<h1>吉林省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长春生态特色——伊通河</h1>
伊通河是长春的母亲河,发源于伊通县,属松花江二级支流,饮马河最大支流。其中段河道长度为15.78公里,总面积832公顷,其中水面面积256公顷,护堤林及滩地的面积550公顷,堤顶路面积26公顷,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保护范围为1368公顷。2005年6月,长春市伊通河城区生物建设工程正式开启。一期工程:主要完成绿野清风岛、绿野清风岛连接桥、城市风情园、民族广场等“三园一桥”工程建设内容。二期工程:主要完成野趣园、苗木园、乐耕园、滨水运动乐园、花鸟园、欢乐岛、英俊园、永宁广场、松涛园、同乐园、荷香园、树木园、湿地园、怡水园、健康岛、回忆之岛、活水园、畅游园、卫星园、欢乐岛连接桥、回忆岛连接桥等“十九园二桥”工程建设内容。这一次历时近两年的提升改造工程,秉承着“以民为本”的基本原则,以提升长春市民幸福感为目标,塑造了一批便民利民的建设成果,在真正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上,更使得伊通河流域成为了长春市生态建设的标杆。
2007年5月,启动风光带连接段绿化工程建设。该工程科学规划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在保护生物建设工程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绿化美化效果,连接流域内多处建设亮点,形成风光带,打造名片效益,促进生态建设。
为了便于排涝站管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使工程与已建的防洪工程、风光带工程有效衔接,同时考虑到周边城市环境建设要求,让伊通河成为一条富有生态功能的健康河流,成为伊通河生态建设的必游之路,2007年年底,长春市伊通河中段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正式启动,并在2009年7月正式投入产出。
2010年年初,河道清淤工程开工,此次清淤范围南至南三环桥,北至长春大桥,综合工程量多达60余万立方米。
2010年3月,长春市伊通河生态环境一期治理工程开始施工,工程共有七大景观区,主要建设内容为6个区域(城市风情园、碧草浓荫景观区、生态湿地景观区、垂钓乐园、滨河步行观光景区、桥头绿地景观区)的园林小路改造、滨河路改造、地面铺装、停车场改造、园林小品、绿化面积等,以及防护林区。
2012至2013年,连续开展了两个景观绿化恢复工程:长春市伊通河繁荣桥和公平桥周边景观绿化恢复工程、长春市伊通河永宁桥周边景观绿化恢复(百花园)工程。达到了良好的生态效果,同时受到长春市民的一致好评。
2014年4月长春市伊通河污水干管截流绿地恢复工程实施,恢复了自由大桥至东荣桥段由于干管截流工程干扰的绿地。
2015年百里伊通河工程开展。为伊通河流域城区南段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河道、护岸、岛屿形状、绿植面积科学合理的了规划,又为伊通河流域城区南段的可持续发展铺设处平坦的道路,启动了南溪湿地防洪工程。
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伊通河中段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开工。此次改造工程中涵盖了水安全、水生态治理和水生态维护两大方面。在与多家设计院沟通协调后,拟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伊通河管委会积极配合,完成了伊通河综合治理指挥部下达的各项任务。在生态建设中,主要完成了绿道与栈桥全线贯通,南三环至长春大桥护岸提升改造工程,全线多处游园的景观、功能提升工程;历代治理工程中难以解决的黑臭水体问题,也已经初步拟定了治理方案,并将在近期开工。截至目前,管委会负责的重点工程为底泥改良工程,在中段全面开展。中段提升改造工程中的拦河闸站改造工程、排口冲洗工程、水生态治理工程的试点工程、桥梁亮化工程和驿站建设工程等多个工程将在2017年年底全面竣工,实现伊通河中段提升改造主体的基本建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