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8-2-27 17:36:24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文段意思读不懂,句间关系巧帮忙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之文段意思读不懂,句间关系巧帮忙。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
在每一次事业单位考试中,基本上都可以看到行测的影子。既然有行测,那么就必然有在行测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的片段阅读了。小伙伴们都很重视片段阅读,知道片段阅读是短期内可以迅速提分的一种题型。对于片段阅读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读懂材料,知道作者想说什么,可是对于很多小伙伴而言,难度系数最大的也是如何去读懂材料,如何知道作者想说什么。为了方便小伙伴们读懂材料,帮助小伙伴们提高做题准确率,我们就要通过分析句间关系来理解材料了。
句间关系其实就是指文段中后句话与前句话的关系,也就是说要以后句为基础,判断它和前句的关系状态。其实,分析句间关系可以说是分析文段行文脉络的本质和基础,了解了句间关系,自然而然也就把握了文段的行文脉络,找到了文段的重点。那么究竟有哪些句间关系呢?我们一一来看。
第一类句间关系,包括转换、延续和概括。转换就是指相对前句而言,后句的话题或事实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与前文相反或相对的状态,比如说前后句构成转折关系;延续就是指相对前句而言,后句是在前句话题或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递进;概括就是指后句对前句进行总结或者得出结论。这三种关系出现,重点都是在后句。
第二类句间关系,是指解释,也就是说后句在对前句进行具体阐述或者分析。这种解释关系,可以是通过举例子、列数据、分析原因、分析意义、解释概念含义等等方式来实现的。当后句和前句的句间关系为解释的时候,重点往往在前句。
第三类句间关系,转述,顾名思义,转述其实就是指后句和前句本身意思是一致的,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表述。前后句如果呈现的是转述的关系,那么往往会存在一些关键词暗示我们,比如说“换言之”、“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也可以这么理解”等等。理论上来说,此时前后句意一致,找重点看前句、后句都可以,但是在实际做题中,我们发现,通过后句去找重点会更加便捷,因为后句往往都是用简练的语言对前文进行转述。
第四类句间关系,包括列举和并承。列举是指后句和前句是并列的状态。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不分主次的不同方面,也可以是几种地位平等的事物并存。并承是指后句和前句之间存在着时间、动作、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当然,这种先后顺序也是没有主次之分的。不管是列举还是并承,此种情况,重点一般需要兼顾前后句的内容,找到前后句的共性,或者将前后句内容进行加和。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练习一下。
例:①传统的创新观念认为创新没有固定结构,不遵从规则和模式。②想要成为创新者的人被告知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尽情拓展思路,用与你的产品和服务毫 不相关的东西做类比”。③我们则主张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在众所周知的框架内思考,不要跳出它的范围。④人在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通过对某个特定的创新任务进行界定,之后对其外延加以封闭,由此,我们大多数人才可能会更具持久的创造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专注是提升创造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B、框架内的思维往往会更有助于创新
C、忽视规则和模式的观念不利于激发创造力
D、没有固定结构的创新会限制创新者的思维
这道片段阅读材料总共四句话,第一句话提出传统创新观念的观点,第二句话解释了这种观点,所以第二句话和第一句话之间形成了解释的关系,重点在第一句话。第三句话通过一个“则”对前两句话进行转折,实际上形成了转换的句间关系,此时我们发现,前两句话实际上成为转换的前句,那么根据刚刚所学的知识,重点应该在第三句话。而第四句话是通过分析原因来对第三句话进行解释,重点仍然在第三句话。通过分析句间关系,我们可以得知作者实际上想要告诉我们创新要在在众所周知的框架内思考,不要跳出它的范围。观察选项,B项是对重点信息的同义转述,故答案为B。
以上,实际上在给大家分析在做片段阅读时应该如何分析句间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更多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文段意思读不懂,句间关系巧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