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申论考试中公文写作题型解题技巧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申论写作《事业单位申论考试中公文写作题型解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公文写作题目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也叫贯彻执行题目,这类题型往往考察学员能否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并依据一定的原则呈现出一篇公文,但考生常常因为读不懂题意、抓不住重点、理解不透材料,而出现得分不高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公文写作中逻辑内容确定的部分,常常审完题干理不清头绪,不知道在内容上写点什么。但是任何一种题目都有其做题方法,只要熟悉了作答方法和技巧,总结规律、多加练习,就一定能够攻破困难、得到满意的分数。现就公文写作题型中逻辑内容确定这一部分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考生突破考试瓶颈。
一、能力要求:
贯彻执行能力指的是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大纲,我们可以拆分出六个有效关键词,他们是“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组织意图、依法行政、客观实际、完成任务”这六个关键词即为我们在审题中需要审清的内容,通过他们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答题思路。
二、题型本质:
概括+一点逻辑+一点格式
这三个部分构成了公文写作题型的分值来源,其中“概括”分值是占比最多的部分,它要求公文写作内容要点要齐全,所以这类题型虽为写作题目,但仍是从材料中找点。“一点逻辑”即为一篇文章在内容上的顺序安排,首先写点什么,其次写点什么,再写点什么,是文章的谋篇布局,可以通过题干和材料逻辑来进行确定。“一点格式”格式分值,一些公文写作题目中会考察到格式的书写,因此需要考生掌握常见公文文种的书写格式。
三、核心方法
完成公文写作题目,第一步需要确定的就是逻辑内容,有了逻辑内容再寻找材料要点就会做到有的放矢。而逻辑内容的确定需要通过题干和材料两个部分确定。审题干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章的初步逻辑,读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最终确定内容逻辑。
现就审题干形成最初作答思路进行介绍,我们常用到的为关键词分析法,即题型大纲中涉及到的内容。具体有:
工作任务:确定文种;
工作目标:确定文章书写的主要内容,一般题干中都会说明,这一部分即为文章中需要书写的主要内容;
组织意图:公文书写的最终目的,即想要达到的深远效果,涉及到文章中最后一部分的写作,一般情况为呼吁号召或对策;
依法行政:合理合法;
客观实际:审身份,即你的身份和对象的身份,决定了文章格式中发文对象和发文单位;
完成任务:根据材料寻找要点。
从整体逻辑上来看:
开头:发文事由,内容一般为成绩、问题、背景、影响等,根据材料首部确定具体内容,必写部分。
主体:主要内容,一般通过题干中审到的“工作目标”确定,根据字数要求和材料内容,分段分层书写。是要点分集中出现的位置,必写。
结尾:根据题干中的“组织意图”确定,内容为材料的尾部。一些文种可省略结尾,例如“指导意见”、“建议书”等。
例如:
P市某村的生猪养殖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假如你是该村驻村干部,要向其他市县养殖村的管理人员介绍经验,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篇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稿。
要求:(1)全面准确、符合实际;(2)语言得体、有感染力;(3)不超过500字。
工作任务:讲话稿
工作目标:介绍P市某村生猪养殖经验
组织意图:推广经验
依法行政:合理合法
客观实际:身份【P市某村驻村干部;其他市县管理人员】
完成任务:依据材料寻找要点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文章的最初作答逻辑:
开头:发文事由
主体:介绍经验
结尾:呼吁号召
通过以上逻辑,回到材料汇总寻找要点即可。
以上是公文写作题型中逻辑内容的确定方法,考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还要多加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攻克难关、取得理想成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