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天津教师招聘:生活与哲学(二)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二)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要求。
(三)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实践及其特点
(一)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二)特点:(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4)直接现实性=对象性活动(本质特点)
(三)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一)分歧: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普遍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普遍联系的观点,形而上学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或只承认事物的外部联系而否认其内部联系。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至多只承认事物的量变。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3、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去研究、观察和解决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片面地去观察、研究问题。
(二)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一)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前后相继、历史的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2、客观性:(1)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要求: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根据联系和实践的关系,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3、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要具体和全面的分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从而建立新的联系。
4、多样性:(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要求: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②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更多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及备考资料请关注知满天公务员考试网,如有疑问可咨询:知满天天津分校教育联系电话022-23106761(24小时)、15822371217。知满天天津分校官方微信号(tianjinzhimantian)感谢您的关注。推荐您加入教师招聘备考QQ群:21893863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