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8-2-21 21:41:15

陕西银行招聘考试:行测备考(六)

1.“红段子”就要来了!在有关部委和几大移动运营商的联合高调推动下,中国手机短信有望“全国山河一片红”。一场名为“红段子现象——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化精神和产业走向”的座谈会,在农历新年临近之际,拉开序幕。其受重视程度,从参会人员可见一斑: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胡占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李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撰文称:具有思想性和知识性,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短小精悍,效果催人奋进的短信,就是“红段子”。
    对这段话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红段子”有望在中国手机短信中流行
    B.“红段子”是很受欢迎的手机短信
    C.“红段子”现象引起了领导的重视
    D.什么是“红段子”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今年2月,浙江媒体曾以《“乞丐王子”爆红网络,忧郁眼神秒杀网友》《“乞丐王子”,很想找个人来爱他》为题,报道了“犀利哥”爆红网络的事。 “犀利哥”牵动了很多网友的神经,也激发了大家的爱心。包括宁波市救助站、热心网友等许多单位和个人都开始行动,希望为“犀利哥”提供帮助。面对突如其来的热心人,面对连日来外界环境的改变,“犀利哥”显然是有些害怕,甚至拒绝别人的帮助。随后,许多网友在论坛上发帖,反思如此大张旗鼓地救助“犀利哥”到底是对是错。
    能准确概括上面文字内容的一句话是( )。
    A.“犀利哥”爆红网络,但对过于热心的帮助无所适从
    B.大张旗鼓地救助“犀利哥”到底是对是错
    C.由于媒体的大肆宣传,“犀利哥”成为社会红人
    D.“犀利哥”虽然爆红网络,但他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4.花旗私人银行今年公布的《2010财富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百万富翁人数普遍减少,中国也不例外,富翁人数较2008年下降一成多,但尚有34万人财富“达标”,仍是全球第四大“富翁生产国”。富翁人数缩水最厉害的是印度和葡萄牙,各减少近四分之一,而智利、哥伦比亚、阿联酋等国的富翁们 “抗击打能力”最强,只有2%的人士落马。
    对这段话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富翁们“抗击打能力”不够强
    B.2009年中国是全球第四大“富翁生产国”,富翁人数下降一成
    C.2009年全球百万富翁人数普遍缩水,中国富翁人数仍居第四
    D.各国富翁的“抗击打能力”都有待提高
    5.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3G)显示了强大的优势,具体表现为3G 可以让你的手机的网速像家庭宽带一样快;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格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其标志性功能就是支持视频电话。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公司已取得3G牌照。2009年被业界称为“中国3G元年”,亚洲成为全球3G发展最快的地区。
    依据上文,“3G手机”最突出的两大特点是( )。
    A.联网速度快,支持视频电话
    B.提供多种信息服务,支持视频电话
    C.联网的速度快,能够处理多种媒体格式
    D.提供多种信息服务,能够处理多种媒体格式
    6.“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从认识自我的角度看,这句话形象地说明( )。
    A.人是发展变化的,要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B.认识自我是很困难的,对自己难以形成正确评价
    C.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D.人的优点和不足是天生的,无须后天努力
    7.从年画的艺术形式特点上,可以感受到:饱满的构图、鲜明的形象似乎潜藏有盼望大团圆、祈愿丰收和吃饱饭等意思;挺拔的线条,反映出健康、有力的含义;鲜明的色彩,体现出火红喜庆的意思。中国人偏爱红色,它象征太阳、温暖、热闹、吉祥等意思,所以年画上,人们挂红灯笼、穿红袄、扎红头绳,不光鞭炮是红的,连鲤鱼也多画成红的。
    能准确概括上面文字内容的一句话是( )。
    A.年画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
    B.年画的色彩多为红色
    C.年画艺术的特点是含义丰富
    D.年画艺术具有象征性
    8.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文化交往的一部分。现今世界,这种交往正在变得更频繁、更迅捷,然而从一种语言本身来看,它总是既要保持过去的精华,又要吸收外来因素,否则无法传达新的现实。
    在这段话里,“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指( )。
    A.对外来语言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不同语言彼此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C.一种语言要更多地吸收另一种语言的有益元素
    D.本国语言在吸收外来语言的合理成分时要有选择
    9.无知与没有学问是两个概念,无知不等于没学问。北宋皇帝宋徽宗就很有学问,字写得好,词写得好,画也画得非常好,他是个大才子。可是宋徽宗是无知的,他是属狗的,他当了皇帝以后下令全国不准吃狗肉,结果民间怨声载道。
    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
    A.权力加无知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
    B.社会管理要有“制衡”机制
    C.任何领导的功过都具有不对称性
    D.领导者要适时地调整和改变策略
    10.李离是春秋时晋文公的狱官。当他发现因自己错听下属的话而判决杀了人以后,就把自己捆起来,请求晋文公判处他死刑。晋文公说:“官职有高低贵贱之分,处罚也有轻重之别,这件案子是下属官员的错误,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担任官职是最高的,从不让给下属一点权力;享受的俸禄是最多的,从不分给下属一点利益。现在我错误地听信下属而杀了人,却把罪责推卸给下属官员,我还没有听过有这种事。”于是拒绝接受晋文公的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这段材料的主题思想是( )。
    A.狱官李离恪尽职守,严格要求
    B.狱官李离不顾安危,以死劝谏
    C.狱官李离勇于担当,知错能改
    D.狱官李离执法守法,以身作则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由文段“‘红段子’就要来了”、“中国手机短信有望‘全国山河一片红’”可知,红段子是将要出现的新兴事物,且限定在中国手机短信这一范围内,由此可知,A项“有望在”、“中国手机短信中流行”等要素恰合题意,故为正确答案。B项混淆了已然与未然,排除;文段中列举诸多领导参加开幕式是为了证明“红段子”的受重视程度,C项将重点放在“领导”身上,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概括了文段末句内容,但并未点明主旨,排除。
    2.【答案】B。解析:此句出自《朱子家训》,意思是:一碗粥饭,当想来之不易;半根丝线,常记织得艰难。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选项中只有B项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体现了不能浪费的含义,因此本题答案为B。
    3.【答案】A。解析:文段讲的是“犀利哥”爆红网络,激发了众多网友的爱心,而面对着大家过于热心的帮助,“犀利哥”感到无所适从。故答案选A。 B项概括不全面,没有包含“犀利哥”爆红网络这一内容。C项也不全面,没有体现“犀利哥”对别人帮助无所适从的反应。D项不合文意,原文重点不在于说“犀利哥”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而是在说大家过于热心的举动给“犀利哥”的生活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4.【答案】C。解析:文段以2009年全球百万富翁人数缩水为背景,通过“但尚有……仍是……”的句式突出说明了中国富翁人数的状况,C项既论述了全球又提及了中国的富翁人数缩水的状况,是对文段最准确的概括,因此为正确答案;A、B两项只论述了中国一方面的问题,概括不全面,排除;由文段末句可知,D项“都”以偏概全,排除。
    5.【答案】A。解析:根据文段第二句“……显示了强大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可知,该句的分号前后的内容即是3G手机最突出的两大特点。B、D 两项都只总结了手机一方面的功能,可首先排除。文段中“其标志性功能就是支持视频电话”,可见“支持视频电话”比“能够处理多种媒体格式”更能体现3G手机的独特之处,故排除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6.【答案】C。解析:D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A、B无法由文段推出。题干中的谚语表明了在一个领域出众未必在另一个领域就能做得很好,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应该客观地认识自己,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本题正确答案为C。
    7.【答案】D。解析:文段中“……潜藏……”、“……反映出……”、“……体现出……”、“……象征……”,都是在讲年画艺术的象征意义,因此本题答案为D。C项“含义丰富”的说法过于笼统,排除。
    8.【答案】B。解析:“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表明了两种语言之间产生的相互借鉴、吸收的关系,A、C、D三项都只是从一种语言的角度出发来阐释,没有体现语言之间的关系,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B。
    9.【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无知不等于没学问”,接着以宋徽宗有学问但他却是无知的例子来佐证,而宋徽宗是拥有权力的,这同时也说明了权力加无知的可怕。故正确答案为A。其他三项在文段中均未提及。
    10.【答案】D。解析:文段主要讲的是李离错判案后坚持接受惩罚的故事。A项只说明“严格要求”,没有体现出李离的以身作则;B项“以死劝谏”与文意不符;C项中的“知错能改”不是文段的论述重点;D项李离坚持接受惩罚,体现了“执法守法”,没有把罪责推卸给下属官员,体现了“以身作则”。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银行招聘考试:行测备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