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4.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5.研究表明,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方式有( )。
A.命题 B.命题网络
C.图式 D.概念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冲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B.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C.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D.操作性行为和反应行为
9.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 )。
A.操作技能和动作技能 B.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
C.理解技能和应用技能 D.智慧技能和应用技能
10.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1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12.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 )。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影响 D.直接影响
13.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14.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15.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
A.群体气氛 B.一群体压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16.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17.在教学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18.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A.教师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
19.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20.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杜威
C.加涅 D.布卢姆
二、填空题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_____。
2.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为_____。
3.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_____。
4.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形成,一是_____。
5.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_____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6.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知识分为_____和程序性知识。
7.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_____和态度五个方面。
8.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_____需要。
9.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_____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10.皮亚杰认为,守恒是_____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三、简答题
1.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3.智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5.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2.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A 5.C 6.B 7.C 8.C 9.B 10.B 11.B 12.D 13.A 14.D 15.D 16.D 17.C 18.A 19.A 20.D
二、填空题
1.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成就动机 3.调节策略 4.概念同化 5.社会自我 6.陈述性 7.动作技能 8.自我实现 9.中等 10.具体运算
三、简答题
1.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但是,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先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2.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品德,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例如说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_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学生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宜只呈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相反则应该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2)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3)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3.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所以,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4.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一7岁),这一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一1l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一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四、论述题
1.2l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因素。而“教育足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尽快培养出新形势下迫切需要的大批创造性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下面是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些想法:
(1)破除创新神秘论;
(2)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4)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做到以上几点,也很难奏效。但只要我们全体教师立足创新教育,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改进教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走出一条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路来。
2.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问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