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真题试卷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
2.【答案】C。解析: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3.【答案】C。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特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开始。
4.【答案】D。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它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5.【答案】D。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6.【答案】B。解析:“G”的意思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所以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
7.【答案】D。解析:现代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8.【答案】C。解析:题干是对常规思维概念的考查。
9.【答案】D。解析:考查的是复式教学的定义。
10.【答案】C。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11.【答案】D。解析:变式练习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它是指在其他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化概念和规则的例证。
12.【答案】C。解析:理想和空想都属于想象。
13.【答案】A。解析:班主任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这种了解方式最为直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14.【答案】B。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不到他想弄明白而没有弄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口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说明情绪的一极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另一极的。
15.【答案】B。解析:双向性是指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多向性与双向性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
二、填空题
1.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直觉动作思维
4.平等;相互促进
5.人本主义心理学
6.无意注意
7.内在的逻辑性;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8.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
9.“个性发展”
10.系统脱敏疗法
三、名词解释
1.顺向迁移:先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叫顺向迁移。例如: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的概念,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2.隐性课程:一般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培养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的统称,它所传递的价值观、态度等是“人类行为潜在的指南”。
3.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5.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在教学观念上,真正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2)将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作为教学目标;
(3)在教学内容上,着眼于课程的综合化;
(4)在教学过程上,着力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2.【答案要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综合评价应注重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意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答案要点】
(1)教育机会平等;
(2)教育权利平等;
(3)教育资源平等。
五、论述题
1.【答案】略。
2.【答案要点】
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3)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4)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
3.【答案要点】
将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将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大进步。
(2)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3)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4)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对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认识:
(1)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实施。
①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②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③加强制度建设,从主管部门着手,立法监督素质教育的执行,使得素质教育有法可依,在法律的督促下,素质教育也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六、写作(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