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历史常识:春秋战国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历史常识:春秋战国》,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在每年全国各地的公考类笔试中,历史人文常识题目几乎逢考必出,所以充分备考的话,需要我们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本篇针对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历史典故和重要战争,整理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争及相关典故。
1.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尊王攘夷
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经过改革,富国强兵。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并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齐桓公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
(2)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发生战争,晋军为避开楚军的北进锋芒,在未战之前,主动“退避三舍”至城濮,随后晋文公率晋、宋、齐、秦等军,大破楚军,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3)楚王问鼎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进兵中原,并派人向周王询问九鼎的轻重。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此举意在表示他有吞周企图。
(4)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被抓到吴国,受尽屈辱。勾践回国以后,立志报仇,以柴草当作褥子,在吃饭的地方挂一个苦胆,每逢饮食就先尝一下苦味,以防消磨志气。经过多年积蓄力量,最终打败吴国,并出兵中原,成就霸业。故事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各国兼并混战,形成七个主要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将晋公室土地瓜分。史称“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齐国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绝祀,姜姓齐国完全为田氏齐国取代。
(3)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
(4)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魏发兵攻韩,韩向齐求救。次年,齐国救援韩国,与魏国交战,其中最著名的是“马陵之战”。齐国大败魏国,魏国主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虏。从此,魏国霸权衰落,齐国崛起。
(5)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国于长平大败赵国,赵括战死,秦将白起坑杀赵军40万,加速了秦国的统一进程。
更多公共基础知识,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