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0日国际时政热点推荐-事业单位考试网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7年12月10日国际时政热点,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掌握时事政治热点及答题技巧。在未来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一举成功!王义桅:合作共赢才是大国相处之道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世界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为破解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指明了人间正道。俄罗斯有句谚语:“忘记过去,失去一只眼睛;沉溺于过去,失去双眼。”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沉溺于过时的国际秩序,用历史上的只言片语预测中美关系难以跨越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对中国发展充满疑虑。这是错误的,也是没有必要的。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向国际社会有力证明,中美关系不存在任何陷阱,合作共赢才是大国相处之道。
叶自成:消弭“修昔底德陷阱”思维
把“修昔底德陷阱”夸大为铁律,用到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关系上,是一种目光短浅的陷阱思维。这种“修昔底德陷阱”思维是一种局部的、简单的、单一的思维方法,它忽略了世界全局性、复杂性、多样性等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科学判断。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正是以全局性思维、复杂性思维、多样性思维消弭“修昔底德陷阱”思维的“金钥匙”。
黄平:并不存在大国之间必有一战的规律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的,他只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雅典的日益壮大以及斯巴达对于雅典之日益壮大的担心,使得二者爆发战争。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借修昔底德之名表述自己对美国与中国之间可能发生冲突的担忧。这只是他们的一家之言,不能看作大国之间必有一战的规律,更不是什么国际关系的铁律。
从认识论看,即使历史上曾发生过强国相斗、国强必霸之类的现象,但不能据此推导出现在和今后一定会如此的结论。对于这种“因为曾经有过,所以必然还会有”的命题,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早已给出过有力反驳。
共享经济威胁论在日本根深蒂固 日媒:应学中国“善用利器”
日媒称,共享单车一方面使得生活更为便利,另一方面出现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新问题。作为社会应该怎么选择呢?正如一位中国人所说的“菜刀能够成为凶器,但是没有菜刀做不了饭”。这告诉人们的是,应该学会利用利器,而不是将利器封存起来。这就需要社会的智慧。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6日报道,以高速公路为例,中国的高速公路上快车道与慢车道并存。“10年期计划”等政府和国有企业的长期计划就属于后者的典型例子,不过包括希望一夜暴富的创业热潮在内,城市地区人们的生活正在迅速变化。代表性例子就是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的扩大。
美媒关注中国“圣诞村”:全球三分之二圣诞饰品来自这里
美媒称,距上海以南高铁1小时车程的义乌据称生产全世界近三分之二的圣诞装饰品。义乌是一个内陆城市,人口约120万。根据杭州海关的月度记录,在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之间,义乌周边的600余个工厂和作坊生产了价值30亿美元的圣诞相关产品。
据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站12月5日报道,在这座被称为中国“圣诞村”的城市,圣诞帽、金属球和LED灯点亮的圣诞树在盛夏时节生产达到高峰。
一些圣诞产品工厂对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站说,他们至少30%的订单来自美国,其他一些商品则从义乌运往俄罗斯、拉丁美洲和中国各地。
日媒:手机支付成中国“生活基础设施” 大数据催生新业态
日媒称,在中国,用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基础设施”。在14亿人的消费市场上,年手机结算额在2年内涨了6倍,达到了约39万亿人民币。简单收付款的机制刺激着创业精神,还催生出一波又一波的新业务。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6日报道,“走出码头,几十位车夫围上来”,1921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来到上海时的第一印象是“害怕”。一个世纪之后,轮船变成了飞机,马车变成了出租车。
报道称,中国如今处在消费生活与资金流向显著改变的拐点。手机支付从3年前开始迅速普及,2016年支付金额达39万亿元,超过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获取14亿人的巨大消费力,创业者推出了共享单车和生鲜食品30分钟送达等全新的服务。手机支付的便利性不断提高,已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催生了新服务。
德媒关注在德国打拼华人企业家:更懂“团结就是力量”
德媒称,如今在德华人超过了12万,他们当中的除了大多数的学生,企业家是第二大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组织,目的是互相帮助,也为了更好地融入德国社会。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2月5日发表题为《“留德华”企业家更懂“团结就是力量”》的报道称,1990年10月,张禹华乘火车从北京到了汉堡。他一边在技术大学读机械专业,一边打工挣钱,当过港口搬运工、飞机清洁工、餐馆跑堂。“汉堡有很多打工机会,生存很容易”,他说。不过,张禹华不满足于生存,为此他做了各种尝试,没少交学费。功夫不负有心人——来德国的第十年,他终于找到了生财之道。今天,他从事机械零部件的进出口贸易,而且是德国东部一家汽车配件商在中国的独家代理。
儿时老挨打 成年易对伴侣施暴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经常挨打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对伴侣施暴。
得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研究人员调查了758名19岁至20岁青年的童年经历和成年后暴力倾向,发现童年老挨打的人成年后对伴侣使用暴力的几率比同龄人高得多。受调查者中,近两成承认打过伴侣,其中大约69%施暴者自述童年时挨过打。
研究人员将体罚时是否使用皮带或木板等器具、孩子身上是否出现明显淤青、是否送医等作为区别一般体罚和虐待的标准。结果显示,成年后暴力倾向不光与童年是否受过虐待相关联,即使是打屁股这种常见体罚方式,也足以提高孩子成年后施暴风险。
科学家把信息“注入”猴脑
美国科学家用猴子做实验,尝试避开大脑受损区域传递信息并指令身体做出反应,研究结果或可应用于中风后康复。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先训练两只恒河猴根据灯光提示做不同动作。待猴子学会后,在它们的大脑前运动皮层放置16个电极。当猴子根据灯光提示做动作时,会出现不同模式的短暂微弱电流。然后,研究人员去掉灯光提示,直接以电流刺激大脑前运动皮层,“指挥”猴子动作。结果发现,即使没有灯光提示,猴子仍正确做出相应动作。研究人员用这个方法训练猴子做其他动作,获得同样结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