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7-9-14 16:05:08

申论提出对策模拟题(二十六)

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提供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之提出对策模拟题(二十六),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1.现如今,还有谁没受过垃圾短信的侵害?买车的打算还未付诸实际,铺天盖地的售车广告就会来临;稍打听了一下楼盘的消息,立刻收到各种楼盘广告;即将参加某类考试,立刻会有保证通过的广告袭来……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铺天盖地的广告中,不乏违法犯罪、设局诈骗的,上当受骗者何其多。针对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公安部以及地方公安部门重拳突击售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行为,无疑是符合公民基本权益的,可谓大快人心。
从“供需角度”来讲,一方面卖者获取信息太过容易。根据调查,售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些地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的内部人员。无本万利驱使这些“内鬼”乐此不疲。另一方面,市场的需求度大。通过大量发布广告,不必所有人上钩,只要有少数人相信广告,信息买者或许就能获得高额利润。这些“内鬼”能轻而易举获得这些信息,程序瑕疵,如单位内部没有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随意摆放公民个人信息无疑是主要原因,与此同时,针对能够拿到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几乎没有任何可以算得上强有力的约束制度,他们基本上不用为公民信息泄露承担责任,没有一套严格的执行标准与惩戒措施,这种治“流”不治“源”的做法,只能起一时之效而无法长久,治理时清澈,治理过后又恢复污浊。
2.世界上已有近20个国家制订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美国早在1974年就通过了《隐私权法》虽然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有所涉及北京短信群发,如《宪法》、《民法通则》、《合同法》和一些地方性法规条例等,都有提到一定的信息安全保护内容。“但现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惩处力度不够,远远不足以维护人民生活中诸多方面的信息安全。”
3.由于信息被泄露,在侵权者肆无忌惮的“搜索”下,公民几乎成了“透明人”。“其实,不仅是账号和密码,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有被‘偷看’的价值和可能,比如你的地址、性别、年龄、收入、电话、单身与否、网购习惯和花销、上网浏览习惯、地理位置……”瑞星安全专家王占涛说。对这类信息,一般是通过对用户电脑、手机的扫描和监控获取。如今,具有此类功能的软件为数不少,有些会在安装或操作前告知用户并征得同意,有些则是偷偷进行。此外,用户上网行为的不谨慎,或是密码过于简单、易于破解等,也是信息泄露的原因。
对用户,信息安全专家建议,要分级管理密码,重要账号(如常用邮箱、网上支付、聊天账号等)单独设置密码;定期修改密码,可有效避免网站数据库泄露影响自身账号,工作邮箱不用于注册网络账号,以免密码泄露后危及企业信息安全;不要随意注册无关网站账号;不要轻易在安全性低的网站购物。当然,只靠用户是不够的。普通用户处于技术和信息的弱势地位,作为服务提供方的网站,应该负起更大的责任——以网站数据库泄露为例,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站漏洞被黑客利用,用户电脑再安全也无济于事。
CSDN董事长蒋涛日前在反思用户数据泄露事件时直言,国内互联网公司当前普遍存在对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认识不够的问题。“就好像用户丢了钱包,只提醒用户往钱包里少装点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整体环境的整治。”王占涛说。
日前沸沸扬扬的“用户信息泄密”事件,暴露的问题值得深思——不仅一些大型网站的信息安全意识相当欠缺,本该是安全防护盾的网络安全厂商,其员工竟然成了信息泄露的助推器。这更加引发用户担忧:如果作为网络安全防火墙的安全厂商都不靠谱,那该信谁?
他建议手机用户在受到垃圾短信骚扰时,不要简单删除了事。“如果是响一声,是诈骗短信,就应该积极举报。”他表示,运营商内部规定,收到连续多个对同一端口的投诉,那么这一端口就会被封杀掉。用户举报不仅是保护自己,也间接帮助了其他可能上当受骗的人。
根据给定资料,就我国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谈谈应该如何避免?
要求:对策具体可行;不超过300字。
针对我国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要治流更要治源:一是加强网站、网络安全厂商等服务提供商的信息安全责任意识,引导其提高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认识,;二是要求能够拿到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如地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等)在单位内部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规范内部人员行为;三是引导用户谨慎上网,科学管理密码,并积极举报垃圾短信等;四是公安部及地方公安部门应加大突击收买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行为;五是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之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执行标准,加大惩处力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申论提出对策模拟题(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