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7-9-4 20:25:11

教师资格证音乐面试真题《王大娘钉缸》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是12月中旬,考试时间是2018年1月6日-7日。小编为广大考生整理了教师资格证音乐面试真题《王大娘钉缸》相关内容,请学员们及时规划复习时间!更多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持续更新中,请考生及时关注文都教师考试网(jiaoshi.wendu.com)。
    一、考情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音乐《王大娘钉缸》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引出课题《王大娘钉缸》。
    2.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韵味和风格特征。
    ①欣赏《王大娘钉缸》的视频,感受歌曲的情绪。(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民间歌舞曲)
    ②老师演唱,学生判断结构形式。(上下两句)
    ③学生哼唱,分析调式。
    ④从乐谱和衬词中体会乐曲中的河南韵味和风格。
    (2)了解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
    ①查阅地花鼓资料。
    ②播放视频,了解地花鼓的表演形式。
    ③地花鼓的特点: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3)学唱歌曲
    ①学生根据视频哼唱,熟悉旋律。
    ②学生加入歌词学唱歌曲,体会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
    ③老师指挥,学生用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演唱歌曲。
    3.巩固提高
    对比歌曲,感受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
    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
    (1)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
    (2)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
    4.课堂小结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我希望同学们课下后以歌曲《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为素材创编一个小歌舞表演给大家看。
    (二)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一下民歌的音乐特点?【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1)不同民族的民歌,其音乐都各具有民族的风格特色,从而成为该民族音乐特征的标志。
    (2)各民族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的语言密切结合,最容易在本地区流传。例如蒙古族民歌与阿尔泰语系蒙古族语关系密切,易于在蒙古自治区流传。藏族民歌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关系密切,易于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等地流传。
    (3)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或节拍等方面明显的表现出来。例如蒙古族民歌多用于羽调式;藏族民歌常用羽调式及宫调式;湖南衡阳、邵阳一带的民歌将徵音升高;朝鲜族民歌常用三拍子;维吾尔族民歌喜欢用切分节奏等。
    (4)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的民歌(如劳动号子),或与舞蹈相结合的舞歌,其节拍节奏都会适应劳动或舞蹈的需要,一般都比较规整。由于生产方式不同,有些山歌、田秧歌与劳动节奏结合得不够紧密,其节拍节奏相对地说比较“自由”。
    (5)一般地说,民歌的曲式结构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采用同曲不断反复的方式。如:《孟姜女哭长城》。
    2.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教师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音乐活动的集会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音乐。
    (1)了解情景创设的基本方法。
    ①以多媒体再现,创设直观情景。
    ②借用板画展现情景。
    ③借助语言和想象融入情景。
    ④通过表演体会情景。
    (2)还应注意情景创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牵强附会地“创设情境”不仅不能收到启蒙、有效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厌倦,产生对音乐接受和了解上的偏差,在创设情境、应用情景时最容易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对教学目的不明确,强迫趣味性,前功尽弃。
    ②对内容不加选择,滥用情景,弄巧成拙。
    ③脱离课堂实际,主观臆造,纯属虚构。
    更多教师资格最新消息,敬请关注文都教师考试网!
    >>>推荐阅读:直播|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轻松过关系列课
    >>>推荐阅读:2017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公告汇总
    >>>推荐阅读: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入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师资格证音乐面试真题《王大娘钉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