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
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定部署,是"十一五"时期的一项约束性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抓节能减排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期性、艰苦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实现国家和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根据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有关要求,积极做好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和督查工作,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能耗与减排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考核和约束力度,对不能如期完成省、市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县和企业,不得参加年度的评先选优,不得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2007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严格准入管理.对新上工业项目做好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源头上把关预防.发展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三低一高"产业,同时压缩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产业.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切实抓好宏桥工业试点园和泰岳公司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使之成为全市循环经济典范,并引导企业改变只靠自身"单打独斗"式的内部节能减排,走多企业、跨行业、区域间循环经济之路,推进企业之间消化工业废物的"循环链",通过行业成员之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达到工业废物全面得到循环利用的目的,提升节能减排的成效.切实抓好省政府年初确定的我市6家公司清洁生产试点工作.
帮助重点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建立和推行严格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职工节能的积极性.强化基础工作特别是统计工作,配备专职人员,将节能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情况,督促企业围绕降低重点产品能耗单位的目标开展工作.加大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力度,逐年将污染源纳入限期治理,实施工业园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或实现零排放.
1.1.
本文主要是在阐述( ).
A.落实节能减排的工作措施
B.建设节能减排的制度体系
C.规定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D.实施节能减排的具体步骤
1.2.
下列哪项最适合作为第2段的关键词?
A.考核体系
B.目标责任制
C.问责制
D.目标分解
1.3.
下列哪项做法符合本文的政策要求?
A.所有工业项目暂缓开工
B.全部关闭"三高一低"产业
C.禁止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D.对新上工业项目实行严格准入制度
1.4.
关于该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区域间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为主
B.参加试点工作的公司只有一家
C.树立全市循环经济的典范
D.把加强基础设施共享作为工作重心
1.5.
根据文意,需在哪方面工作中配备专职人员?
A.统计
B.综合评价
C.监督
D.技术改造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2.1.
第1段意在说明( ).
A.《涉江》与《离骚》都反映了屈原的伟大人格
B.《涉江》为屈原壮年时期写于湘沅流域
C.学者们对《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观点不一
D.《离骚》是屈原四十四岁左右写于汉北的作品
2.2.
第2段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 ).
A.《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B.写作《离骚》时,屈原年轻气盛,常为是非而不平
C.屈原年轻时也曾常常为世道不公而鸣不平
D.屈原把壮年时期的牢骚与不平表达在于《离骚》中
2.3.
第2段旨在从内容的角度证明《离骚》( ).
A.充满希冀与不平,是充满生机的作品
B.不同于《涉江》和《悲回风》的格调
C.充满牢骚与希冀,以此证明它不是晚年作品
D.没有表达自弃和绝望,但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
2.4.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中的"传统的看法"暗指《涉江》的写作时间与《离骚》大致相同
B.郭沫若的"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一语,说明《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很远
C.《离骚》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说明屈原当时还有进取心,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
D.《离骚》主要反映的是屈原政治理想抱负,而《涉江》则更多地体现了屈原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
2.5.
根据本文,屈原在《悲回风》中明确表达出的情感是( ).
A.懊丧
B.惋惜
C.埋怨
D.绝望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在高科技时代,世界经济已是一个依靠知识驱动的智力系统.单纯模仿的时代结束了,这是一个发挥民族创造力的时代.科学技术已经变成了社会的核心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讲,物质资源也退居次要地位.最可贵的资源是智慧,财富的最高形式是科学技术知识.利用高科技开发的产品是"集成知识"型产品,而传统产品则属于"集成资源"型产品.集成知识型产品常常要求预先支付较高费用,但其实际成本则是微不足道的.因而带来巨额利润.例如购买一份软件可能要花几百万元,但拷贝这份软件只需几元钱,其实价与成本价的差额也比低技术产品高得多.一种产品越接近纯知识型,它的收益也就可能越高,广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信赖程度.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中,"智能资本"带来的收益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智能资本"最终将导致社会财富的大转移,即从[ ]的拥有者手里转移到那些掌握着[ ] 的人手中.正因如此,当今物质资源贫乏的国家,只要充分掌握并有效地利用了科学技术知识,就可以发展成为经济上的强国.
3.1.
96、对"物质资源已退居次要地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高科技时代,世界经济依靠知识来驱动,物质资源的作用就显得微弱了
B.科学技术已经变成了社会的核心资源,取代了以物质资源为核心的地位
C.财富的最高形式是科学技术知识,不是物质资源,因而社会核心资源发生了位移
D.集成知识型产品的效益大大超过集成资源型产品的效益,促使科学技术资源地位上升
3.2.
"其实价与成本价的差额也比低技术产品高得多"一句中"其"字指的是( ).
A.集成知识型产品
B.集成资源型产品
C.所购买的软件
D.纯知识型产品
3.3.
对"广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信赖程度"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科学技术已变成了当今社会的核心资源
B.因为当今社会最可贵的资源是智慧
C.因为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产品竞争中,"智能资本"带来的收益是无止境的
D.因为"智能资本"最终将导致世界财富的大转移
3.4.
对本段文字的主要意思表述得准确严密的一项是( ).
A.在高科技时代,要想成为经济上的强国,必须依靠知识驱动
B.在高科技时代 ,最可贵的资源是智慧,财富的最高形式是科学技术知识
C.在高科技时代,能否发展成经济强国,关键是能否充分掌握并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知识
D.在高科技时代,广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
3.5.
文中 [ ]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A.自然资源 物质资源
B.智能资本 物质资源
C.自然资源 科技知识
D.集成知识 集成资源
4.1.
下列有关"伪问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伪问题指的是那些没有学术价值意义的问题
B.学术研究中所产生的过剩的问题属于伪问题
C.伪问题指的就是那些没有个性的问题
D.伪问题主要来自于学术工业
4.2.
对文中所引用的事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床匪"普罗克汝斯忒斯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愈容易被模仿的行话愈没有价值
B.狄德罗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集合名词无视实际精神现象的丰富多样性
C.
D.赵孟畹睦铀得魅宋目蒲е醒Э苹那阆蚧崞苹等宋目蒲У恼逍?
4.3.
对"这类行话如今被文科学生仿用得烂熟.以致令被模仿者——大学教授自己都觉得有点难为情"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对自己仿用自命不凡的行话和令人生畏的集合名词感到羞愧
B.他们的行话被别人模仿得烂熟,说明他们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C.因为他们的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类行话,只是会模仿而已
D.他们为自己理论表述上的单纯和清一色而感到羞愧
4.4.
文中第三段横线处填入哪一项最恰当?()
A.尽管 也许 只要
B.不论 一定 只有
C.不管 一定 只有
D.不论 也许 只要
4.5.
根据原文,推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工业多以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学术的价值,具有日益学科化倾向及以科学发明权的诉求为指归的特点
B.发表论文的数量大小和受邀参加学术研究讨论会的次数多少不应是评价一个教授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C.伪问题仅存在于人文科学中,它将污染学术研究的环境,它的出现意味着纯学术的贬值
D.人文科学不必生硬地模仿自然科学,因为人文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之间存在区别
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凋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
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冬眠的奥秘在于心脏.无论冬眠动物,还是非冬眠动物,甚至人类,其心脏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他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排出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因此心脏细胞调节钙离子浓度的机制,是冬眠时心脏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
后来的研究证实,心脏细胞的这种变化还不是冬眠的根本原因,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然而,人们却一直没有发现这种基因,直到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HP,HP只能在冬眠动物身上找到,并与冬眠同步出现,这表明他在冬眠中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在人类身上也能找到类似冬眠的现象吗?人类也可能冬眠吗?答案是肯定的.人在睡眠时也有体温降低,心跳放慢的现象,这在性质上与冬眠相似,而身体硕大的熊冬眠,为实现人类的冬眠提供了可能.如果以HP为线索,也许能重新认识熊冬眠.一旦控制熊冬眠的遗传基因得以破译,人的冬眠就不是不可能了,这样,人类就能把自身的代谢控制到最低极限,从而有利于癌症等疾病的长期治疗,未来的宇宙旅行等.
5.1.
本文第一段提出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动物在调节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了冬眠的功能
B.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
C.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
D.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
5.2.
按照传统看法,下列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随著温度的降低,心脏细胞排出钙离子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B.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细胞中排出
C.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心脏仍能保持在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
D.心脏细胞排出钙离子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使心脏的收缩也随之增强
5.3.
文中认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不能作为这一种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冬眠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
B.HP是在冬眠动物的血液中新发现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C.HP不能在非冬眠的动物体内找到,而它的出现周期又跟冬眠动物的冬眠周期相同
D.在发现HP之前,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
5.4.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的一项是( ).
A.虽然冬眠只是冬眠动物的一种机能,但是人类治疗疾病,宇宙旅行等需要来看,研究人的冬眠还是有重大意义的
B.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体内找到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因此人们对冬眠的奥秘传统解释产生怀疑
C.人在睡眠时体温降低,心跳放慢,这虽然不能认为是冬眠,但对研究人类实现冬眠具重要的启示
D.身体硕大的熊跟人之间具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熊冬眠的遗传基因一旦得以破译,人的冬眠就有可能实现
1.1.答案: A
【中政解析】:
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考查对全文核心观点的把握.文章首段提出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2、3、4、5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措施,A项符合文意;D项为干扰选项,"具体步骤"一般具有顺序性,体现为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全文并没有体现出鲜明的先后顺序,因此D项可以排除.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1.2.答案: A
【中政解析】:
本题属于查找关键词类型的表面主旨题.第二段围绕"考核体系"展开,并具体介绍了其考核内容和具体考核措施,B、C、D均为考核体系中的具体考核措施.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 D
【中政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依据设问中的政策要求定位第三段,A项原文是只有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才不准开工建设,绝对化;B项全部关闭不正确,原文是"压缩淘汰";C项"禁止"表述错误,原文为"严格控制";D项与原文表述一致.故正确答案为D.
1.4.答案: C
【中政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据提问"该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定位第四段出现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后紧跟着说"使之成为全市循环经济典范",快速定位C选项.故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 A
【中政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定位最后一段,段首即出现了"特别是统计工作,配备专职人员……"的表述.故正确答案为A.
2.1.答案: D
【中政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文章第一段的前面引用罗列《涉江》的分析,最后引出作者的观点,即对《离骚的》观点,同时材料也没有谈人们对《涉江》的不同认识.故C不选,选D.A选项在文中没有涉及,B只是文中"陶今雁"观点的陈述,并非隐含主旨.
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A
【中政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细节.
在引用白居易的诗之前,作者写道"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由此可知,引用白居易的诗即是为了说明屈原的牢骚和不平也正是其进取心的一种表现,故正确答案为A.
2.3.答案: C
【中政解析】:
本题目考查隐含主旨.
文章第一段抛出问题,即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不同于前人所述,第二段围绕这个命题进行论证,通过《离骚》和《涉江》内容上的对比,判断两部作品在时间上的差异,进而证明《离骚》并非晚年作品.所以能够反映这一中心的只有C项.ABD都只停留到了表面,指出作品上的风格差异,却没有指出隐含的主旨.
故正确答案为C.
2.4.答案: B
【中政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细节.
B项郭沫若的"今知其非是"是针对"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而说,只能说明其原意是说《涉江》作于《哀郢》之前,不能说明与《离骚》相去很远.故B项说法错误.
A项"传统的看法"根据原文是指关于《涉江》创作的时间、地点的看法,而原来学者的看法认为《离骚》和《涉江》基本是同一时期的,故A说法正确.C、D项也均能从原文直接推出.
综上所述,故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 D
【中政解析】:
本题考查态度判断.
根据原文第二段"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可知,《悲回风》所表达的情感是绝望,故正确答案为D.
3.1.答案: D
【中政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章"集成知识型产品常常要求……"可知D项丢弃了"常常",表述太过绝对,所以错误,当选.ABC项分别是文章第一、三、四句的同义转换,所以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3.2.答案: C
【中政解析】:
此题是词句理解题,考查词语指代.
定位原文,引文出现在"例如购买一份……"一句,根据就近原则,"其"指的就是所购买的软件,故C项正确.ABD都不是"其"所指代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C.
3.3.答案: D
【中政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最后一句"在当今物质贫乏的国家…成为经济上的强国"正是"广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信赖程度"的证明,而通过这句话前面的"正因如此"可知,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正因为如此"的"如此"所指代的内容,也就是"智能资本最终将导致社会财富的大转移",故D项正确.
ABC都是对"智能资本"的描述,也是对D项的支持.
故正确答案为D.
3.4.答案: C
【中政解析】:
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章为"总分总"结构.第一句首先提出世界经济是考知识驱动的治理系统.然后通过集成知识型产品和集成资源型产品的对比,表明知识型产品的发展趋势.最后用"正因如此"做出总结,即在高科技时代充分掌握并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知识就可以发展成为经济强国.C项完整概括了文章的意思.
ABD项都是文章"分"部分的具体内容,不是文章的主要意思.
故正确答案为C.
3.5.答案: C
【中政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的填空.
文章主要讲的是在高科技时代,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就可以发展成为经济强国,可见"智能资本"导致的财富大转移,正是从传统产品拥有者转移到科技知识产品拥有者手中.C项表述正确,当选.
A项都属于传统产品,不能体现资金的过渡;B、D项把前后关系弄反了.
故正确答案为C.
4.1.答案: C
【中政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C项无中生有,不是材料观点,正确答案为C.
A、B、D项可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而面临这种生产过剩问题的学术工业本身,它的产生则充满了毫无学术价值意义的伪问题"得出.
4.2.答案: A
【中政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定位"铁床匪"普罗克汝斯忒斯的例子,该句句首用"至于"说明话题已由前一句的"这类行话愈容易被模仿,愈证明某个行当没有价值"转移到集合名词,接下来的一句继续阐述关于集合名词的论点,因此该例是为后句服务,而不是说明前句,因此A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B项可由第二段"这类集合名词无视实际精神现象的丰富多样性......这篇文章又被重新收入他的全集"得出;C项由第二段最后两句得出;D项由第三段"分‘学科’和‘系’......赵孟畹氖?......赵孟畹氖榛?......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知识整体的人文科学,经不起‘学科’和‘系’的分割"得出.
4.3.答案: B
【中政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定位该句,其前一句总括全段,提出有一类伪问题直接来源于行话和集合名词,其后一句说到"基本标准"——"这类行话愈容易被模仿,愈证明某个行当没有价值","这类行话"即被文科学生仿用得烂熟的行话.因此,题干的句子是首句的分论点之一,也是"基本标准"衡量的现象之一,即大学教授的行话被模仿得烂熟,他们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故正确答案为B.
A项行话的仿用者是文科学生而不是教授,且题干句子不涉及集合名词;C项根据题干句子后一句可知不是材料观点;D项是关于集合名词的阐述,与行话无关.
4.4.答案: D
【中政解析】:
本题为虚词填空题.
从第三个空入手,选项为"只要"和"只有",结合第三空后的"那么"搭配,排除"只有",因此答案锁定A、D项.
再看第一二空."尽管"表示让步,下文往往表示转折;"不论"表示排除一切条件,下文多用"都、总"表示结果不变.根据第一空后的"都"及文意可知,"不论"更符合语意.故正确答案为D.
4.5.答案: C
【中政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学术工业的产生充满了伪问题,而学术工业不仅仅包括人文科学,还包括自然科学.C项"伪问题仅存在于人文科学中"观点片面,故正确答案为C.
A项可由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三段第一句可推出;B项正确,由第一段第一句"这无疑标志着学术工业的全面胜利和纯学术的全面贬值"可知文段的倾向是否定前面衡量学术价值的标准;D项可由第三段"机械地以一个公式去套一个又一个题目,已成为人文科学研究者的日常工作.然而,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可推出.
5.1.答案: B
【中政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B选项偷换概念,把文章第一段"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改成了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故正确答案为B.
5.2.答案: A
【中政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A选项,由文章第二段"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排出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可知,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应该是"提高",选项加上"相应"二字指的是"随着温度的降低",排除钙离子的能力也不断地有所提高,是符合文意的,所以A选项正确;同时也得出C选项保持"原状不变"是错的;B选项,由文章第二段"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他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可知,因为钙离子的流进和排除,所以造成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B选项将因果颠倒了;D选项是错误选项,因为冬眠动物"心脏细胞则排出钙离子的能力明显增强"的结果,是心脏的舒张随之增强,而不是收缩.
故正确答案为A.
5.3.答案: D
【中政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D选项,从逻辑上即可判断,HP在冬眠中的重要作用与人发现没发现并无根据关系,所以不可能成为HP有没有作用的原因,所以选择D选项.A选项可以从第三段第一句中找到根据,文章说"心脏细胞的这种变化还不是冬眠的根本原因,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而且A选项否定了心脏细胞的作用,而为确认HP的作用打下了基础,如果把A项看作"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大前提,那么B项则可视为"小前提"了,所以B选项也是"根据"之一.C项根据在第三段末句:"HP只能在冬眠动物身上找到,并与冬眠同步出现."从逻辑关系看,它也可以作为其根据之一.
故正确答案为D.
5.4.答案: B
【中政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B选项不符合文意,因为从原文第三段看出,科学家们认为传统的关于冬眠的奥秘的解释,只是没有触及冬眠的根本原因从而推测冬眠最终是由遗传基因所控制的.科学家的新发现只能说明他们的认识深化了一步,并不能说明他们怀疑或否定传统的对冬眠奥秘的解释.
故正确答案为B.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