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
1.在一次商业谈判中,甲方代表说:"根据以往贵公司履行合同的情况,有的产品不具备合同规定的要求,我方蒙受了损失,希望以后类似的情况不再发生."乙方代表回应道:"履约时出现质量问题,按规定可以退回或求偿,贵公司当时既没退货,也未提出求偿要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这段文字中,乙方代表的回答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是( ).
A.甲方企图要乙方赔偿上次合同的损失
B.甲方说乙方有的产品不符合要求,但无证据
C.甲方因为宽容,已经损失了追究乙方违约责任的时机
D.甲方为了在这次谈判中增加谈判的筹码,故意指责乙方以往有违约行为
2.通过广告,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节和刺激,尽管如此,企业在根据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容量的预测而制定生产计划时,仍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最终认可还是一个未知因素.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
A.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广告来化解新产品销售方面的风险
B.一个企业可以有效地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节
C.一个企业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可
D.一个企业最好以直销方式直接把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3.尽管大多数时候,人类学家以科学家自居,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类学家与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人,各种感受的交织,情感的触动免不了影响研究的结果,不过不要紧,承认这种"沮丧、尴尬、疲倦和窘迫"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而且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有益的维度.
作者对人类学家个人情感往往会渗入研究结果的看法是().
A.不可避免
B.情有可原
C.有利有弊
D.弊大于利
4.当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界限和分离局面已经被打破.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是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结果.因此,知识结构的合理和多元化是科学、技术发展对科技从业人员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A.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已经出现了深度的融合
B.科技从业人员将面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体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C.科技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D.科技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5.针对宪法,人们有多种认识.比如《美国百科全书》认为:"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和基本原则的总体."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认为:"所谓宪法,意思是指与国家的组织及活动有关的各种根本法规的总和."朱福惠先生认为:"宪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
A.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角度定义宪法
B.从宪法的阶级本质角度定义宪法
C.从综合的角度定义宪法
D.从宪法的法律特征角度定义宪法
1.答案: D
【中政解析】:
根据甲方在提出不满后最后以"希望以后类似的情况不再发生"作结——本对话是为今后的合作谈判,而题目问题是推断乙方回答的意图,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A项的观点没有在材料中体现,且引申不合理;B项未引申,同时B、C能支持D项,D项引申适度,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C
【中政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以广告的有限作用衬托出"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最终认可"对企业成功与否所起的关键性作用.选项C符合材料的主要意思.
A、B片面强调了广告方面的作用,D项的内容材料未涉及.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B
【中政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为态度理解题.
由原文"不过不要紧"、"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可知,作者对"人类学家个人情感往往会渗入研究结果"这个事实持宽容、理解的态度,即认为这一事实是情有可原的.故正确答案为B.
C项容易被误选,虽然是事实,但作者更倾向于它有利的一面,此题考查作者观点,因而排除.
4.答案: C
【中政解析】: 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本段的文字由"因此"导出了结论,即对科技从业人员新的要求,故选C.D项是文段主旨的陈述,而C项是问题的引申呼吁,故选C.
5.答案: A
【中政解析】:
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段引用三句话来阐述人们对宪法的认识,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和基本原则的总体",是"与国家的组织及活动有关的各种根本法规的总和",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根本法",这三个概念从不同角度就宪法所规定的内容对宪法做出了定义.故正确答案为A.
>材料虽然提及了"国家机关与公民",但强调的是宪法在两者之间所起到的作用,即内容,体现不出"阶级本质",故排除B;材料侧重阐述宪法的内容,别没有涉及到"综合的角度",比如作用、目的等,也可排除C;如果要说明宪法的"法律特征",用该拿宪法与其他法律作比较从而得出宪法的特点,题干没有说到其他法律,故不选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