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考点解析:教学组织形式(一)
教育学是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中的知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能够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每个知识点,文都教师考试网小编特整理了教育学的高频考点。【高频考点——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教学工作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一、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
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即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得以进步完善而基本定型。最后,以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
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
(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2)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3)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4.班级授课制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单一课是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任务的课,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和检查课等;综合课是在一节课内完成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
课的类型也可以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主要有讲授课、演示课、自学课、讨论课和作业等。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度、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和布置课外作业。
5.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③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④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6.班级授课制的改革趋势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革新传统的以“教”为本的班级授课制。历史上“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都曾风行一时,但未能长久,没有大面积地推开。原因在于这些改革走过了头,摒弃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甚至从根本上取消了班级授课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中小学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否定,应该贯彻“先立后破”和制度生成的渐进原则,在不取消班级组织的前提下作必要的改进,而不宜采取激进的态度和虚无主义的方式。
二、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1.复式教学的概念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
2.复式教学的意义
复式教学保持了班级授课制的一切本质特征,与班级授课制不同的是教师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级学生的活动。复式教学组织得好,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往往更强。
3.组织复式教学的要求
(1)合理编班,要根据学生人数、教室大小、师资质量等情况全面考虑,灵活掌握;(2)编制复式班课表;(3)培养小助手;(4)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同步训练】
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________。
答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班级授课制在____中叶已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答案:19世纪
3、我国最早常用班级授课制的是____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
答案:1862,京师同文馆,1902
4、____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答案:班级授课制
5、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___、___、___概括。
答案:班、课、时
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