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考点解析:新中国的学制沿革
教育学是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中的知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能够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每个知识点,文都教师考试网小编特整理了教育学的高频考点。【高频考点——新中国的学制沿革】
1.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新学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3~7岁的幼儿;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成人的初等教育,儿童初等教育7岁入学,年限5年,施以全面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中学、业余工农中学、业余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各种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
(2)新学制的主要特点:体现了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体现了学校面向工农的原则;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原则;体现了重视在职干部再教育的原则;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法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该指示指出“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动员一切积极因素”。该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三个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六个并举”: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及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免费教育与收费教育并举。
1958年的学制改革,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众办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干扰,存在急躁冒进现象。
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教育不适应新形势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如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统得过死,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教育结构不合理等。因此,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地方承担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决定》还提出制定《义务教育法》。(3)中等教育改革主要是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是改革高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5)对学校实行分级管理,加强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4.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是:(1)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3)改革办学体制。(4)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5)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
【同步训练】
简述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答案要点】
(一)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1.1902年壬寅学制(未实行),虽正式公布但未施行,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2.1903年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是性的现代学制,年限很长,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不许男女同校,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思想。
3.1912壬子癸丑学制,反映资产阶级对学制的要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1922年壬戍学制 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此学制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二)新学制的沿革
1.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2.1958年学制改革。
3.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4.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