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7-7-20 20:50:59

2017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文化素养(三)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时间是11月4日,小编为广大考生整理了2017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文化素养相关内容,适合学员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仔细研读,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更多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文都教师考试网(jiaoshi.wendu.com)。
    【高频考点速记】
    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一)天文历法
    1.四象
    2.五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一更——黄昏、一鼓、甲夜——19—21点
    二更——人定、二鼓、乙夜——21—23点
    三更——夜半、三鼓、丙夜——23一1点
    四更——鸡鸣、四鼓、丁夜——1—3点
    五更——平旦、五鼓、戊夜——3—5点
    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4.四时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5.干支
    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于支纪法”。
    6.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建元)。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等。
    (3)于支纪年法。于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卵、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传统纪年法依旧沿用于支纪年。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卵”指公元1627年。
    (4)年号于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二)古代称谓
    1.年龄称谓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牮
    24岁(女)——花信年华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男子三十岁
    不惑:男子四十岁
    知命:男子五十岁
    2.别称
    父母称高堂、椿萱、双亲。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老师称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堂称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
    女婿称东床、东坦、娇客。
    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后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后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妹。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称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
    3.讳称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佛道徒之死称:涅檗、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三)传统思想文化
    1.秦
    (1)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思想家辈出,学派纷起林立,形成“百家争鸣”,为中国思想文化之源。《汉书•艺文志》列出学派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2)先秦代表思想流派
    先秦代表思想流派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在当时影响也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儒家说“爱人”,墨家说“兼爱”。思想看似相近,但有差别。儒家“爱人”是“有差等”的,墨家“兼爱”是“无差等”的。
    (3)“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天人关系是中国先秦哲学争论的重要问题。天人关系的核心是人作为主体同他的周围世界客体的关系,也是思维同存在的关系。中国思想家很早就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思考。
    (4)先秦重要著述
    ①六经
    六经指儒家奉为经典的六部先秦著述,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六经亦称六艺。不过“六艺”另外一种含义是指六种基本能力,即礼、乐、射、御、书、数。
    ②《论语》
    孔子弟子编纂,主要记述孔子言行。
    ③《孟子》
    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④《道德经》
    老子著,也有人说此书后人编纂。
    2秦汉魏晋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借以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2)东汉道教产生
    道教产生于东汉,但是与神仙方术及各种先秦思想有关,特别是奉老子为教主。
    (3)东汉佛教传人
    佛教从印度传入,一般认为是东汉明帝派人访求佛教经卷,以白马驮至洛阳,建白马寺。
    (4)玄学
    魏晋时,何晏、王弼等以道家的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潮。
    3.宋明
    (1)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起于宋,是宋以后影响中国社会数百年的儒家学术思想。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是“理”。“理”是一种理论抽象,其概念内涵复杂。理学家的思考,有探索意味。但宋明理学的历史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
    (2)宋明理学代表人物
    ①周敦颐
    ②程颢
    ③程颐
    ④程朱学派
    ⑤陆九渊
    ⑥王守仁
    4.清
    (1)顾炎武
    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代表作为《日知录》,反映了他的“经世致用”思想。其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2)戴震
    清代思想家,对程朱理学持批判态度,其代表作为《原善》,梁启超、胡适称之为近代“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3)严复
    清末启蒙思想家,积极介绍西方思想,其翻译的《天演论》,将进化论思想引进中国。

sydwone 发表于 2017-7-20 21:24:14


    (4)康有为
    近代中国推进思想变革的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戊戌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5)粱启超
    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戊戌变法时期重要的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饮冰室合集》。
    (四)古代地理
    1.中国
    2.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3.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4.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社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5.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6.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嵋山。
    7.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五)传统科技文化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九章算术》
    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成书于东汉初年。
    3.《黄帝内经》
    春秋战国时即成书,是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
    (六)传统艺术
    1.书法
    书法讲究线条、对称、变化、章法、风格美等。
    2.“书圣”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3.“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严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颊。
    (5)粱启超
    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戊戌变法时期重要的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饮冰室合集》。
    (四)古代地理
    1.中国
    2.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3.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4.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社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5.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6.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嵋山。
    7.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五)传统科技文化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九章算术》
    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成书于东汉初年。
    3.《黄帝内经》
    春秋战国时即成书,是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
    (六)传统艺术
    1.书法
    书法讲究线条、对称、变化、章法、风格美等。
    2.“书圣”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3.“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严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颊。
    9.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10.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八)传统习俗
    1.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2.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4.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5.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6.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7.十二生肖
    8.少数民族节日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有自己的不同节日,譬如,维吾尔族的肉孜节、古尔邦节,藏族的藏历新年,傣族的泼水节等。少数民族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一部分。
    (九)物质文化遗产
    1.十朝古都
    西安,自周朝开始至唐,有十个王朝在此建都,故称十朝古都。
    2.九朝古都
    洛阳,自东周开始至五代后唐,有九个王朝在此建都,故称九朝古都。
    3.六朝古都
    南京,自三国东吴开始至南朝宋、齐、梁、陈,有六个王朝在此建都,故称六朝古都。
    4.五岳
    北岳恒山、西岳华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5.宋五大名窑
    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更多教师资格最新消息,敬请关注文都教师考试网!
    >>>推荐阅读: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汇总
    >>>推荐阅读:2017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推荐阅读:文都教师资格泉题库上线啦:教师梦想触手可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文化素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