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广西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教案模板(音乐)
爱我中华(小学)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对全民族大团结有深刻的理解,培养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聆听、模仿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歌曲的情绪;通过丰富有趣的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说出三个以上少数民族,能欢快、自豪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欢快、自豪地演唱歌曲,并背唱。
教学难点:
歌曲的表演。
教具:多媒体、钢琴、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我们每学期都有一个关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单元,还记得吗?学生通过回忆学过的少数民族歌曲,加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二)比赛,比一比谁说出的少数民族多,从而引出课题《爱我中华》。
二、教授新课
(一)初听歌曲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体会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①学生看谱听唱,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同时划分歌曲的段落。
②为三个乐段配上不同的情绪和速度。
2、朗读歌词,加深对各民族团结的理解。
3、学唱歌谱。学生自学歌谱,教师巡回检查纠正;针对难点的旋律,教师可进行重点教唱。
4、填词演唱。教师唱谱,学生填词,可放慢速度演唱,注意音准问题。
5、分乐段演唱
第一乐段中速、深情;第二乐段欢快、跳跃;第三乐段自豪、加强。
6、完整演唱
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给10分钟的自由练习时间,同时教师巡回指导;之后,跟着钢琴演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
《爱我中华》是很经典的歌曲,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设计自己的演唱方式,可领唱、齐唱、轮唱、对唱等。练习完毕,进行展示表演,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谈一下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的知识,并进行感情的升华,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桑塔·露琪亚(初中)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七年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形成对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喜欢不同民族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运用启发式教学,学生形成节奏感、协调感,激发创造力与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感受和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并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了解意大利文化,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难点:
把握意大利船歌体裁歌曲的情绪特点。
教具工具:钢琴、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采用情境导入法,播放有《桑塔·露琪亚》背景音乐的意大利风光短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意大利风光。
师:同学们,在短片中,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
教师介绍水城威尼斯以及交通工具。
师:同学们知道听到的背景音乐叫什么吗?是几拍子的?歌曲情绪怎样?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意大利的水城,感受这首歌曲的魅力吧!
二、课程新授
(一)复听歌曲
再次播放音频《桑塔·露琪亚》,让学生感受歌曲情境。
师:同学们在聆听的时候,注意倾听歌曲描绘了哪些画面?
生:宁静的海面,月夜,小船荡漾在海面上,船夫深情地唱歌。
(二)学唱歌曲
1、出示歌曲第一乐句旋律,教师用lu范唱,学生模仿。
教师弹琴伴奏,学生哼唱。
2、学唱第一段
(1)教师弹奏,范唱第一段旋律,学生找出这一段有几句。
(2)分句演唱两句,句中最高音出现在什么位置?根据旋律画旋律线。
着重练习#4.4的音准,可以用手势和波浪图示训练。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谱。
3、学唱第二段
(1)播放第二段旋律,学生聆听,体会第二段情绪色彩。
(2)跟着教师钢琴伴奏,起立齐唱第二段。
(3)轻声歌唱曲谱,找到乐句中最低音位置,并画旋律线(相反波浪线)。
(4)波浪线要求演唱要连贯,有起伏。
4、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三、巩固练习
教师为学生设计演唱形式,第一乐段男声用lu给女声伴唱,第二乐段两声部齐唱,教师指挥。随后,进行轮唱、交替演唱的方式表演歌曲,达到巩固教学内容的目的。
四、歌曲创编
将班级同学分为舞蹈组、打击组、歌唱组,让第一组同学自主创编舞蹈动作为歌曲进行伴奏,第二组同学为歌曲自主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其他同学演唱歌曲,经过简单排列后,全班一起表演,表演结束并请同学自评、互评,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及表扬。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答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及收获,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及总结,并让同学们把歌曲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全班跟随着多媒体音乐最后演唱一次歌曲《桑塔·露琪亚》,全班同学在优美的歌曲中结束本堂课。
高亢的西北腔(高中)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产生对西北民歌的喜爱,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较为深入地感知、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探究,总结西北民歌的唱腔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阿宝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进行导入。
二、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1、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并从演唱形式、方言特点、演唱风格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介绍“花儿”这一民歌体裁及其特点。(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3、复听歌曲,感受该作品风格特点,并跟音频进行模唱。
三、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
1、教师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特点、节奏特点、旋律走向。(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2、聆听无伴奏女声合唱版《刨洋芋》,学生分组探究合唱与独唱的区别。
3、跟随女声合唱版哼唱旋律,加深印象。
四、欣赏陕西民歌《脚夫调》
1、播放《脚夫调》,学生进行赏析,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
2、教师介绍“信天游”这一民歌体裁及特点。(信天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
3、复听歌曲,画旋律线,说说歌曲旋律特征,并判断其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信天游。
4、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青海民歌、山西民歌、陕西民歌特点的共性与差异。教师进行总结概括。
五、巩固练习
1、播放《花儿与少年》、《想亲亲》、《西部放歌》,引导学生分辨歌曲属于哪个地方的民歌,并总结西北民歌的特点。
2、用5—1—2—5和2—5—1—6—5进行西北民歌风格的旋律创编。
3、演唱自己创作的旋律片段,尽量表现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六、拓展延伸
1、欣赏《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结婚时村民唱歌的视频。(音调与李焕之的《春节序曲》副部主题旋律相同)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板书设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