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7-7-9 23:06:22

广西2016教师招聘幼儿教育基础知识押密卷(2)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非特异性免疫的免疫功能是(    )
    A.生来就具有的
    B.后天获得的
    C.预防接种后具有的
    D.感染后获得的
    2.婴幼儿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因任何原因引起的高热,均可能诱发抽风,如反复发生高热抽风,可能会导致(    )
    A.休克
    B.惊厥
    C.智力落后
    D.精神障碍
    3.幼儿有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教师应(    )
    A.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冲淡幼儿吮吸手指的欲望
    B.批评幼儿,告诉他这是不良习惯要改正
    C.悄悄地涂些辣物在幼儿的手指上
    D.把幼儿的手指包裹起来
    4.为幼儿选择的发响玩具的音响最大限度不能超过(    )分贝。
    A.50
    B.60
    C.70
    D.80
    5.幼儿常常“好心办坏事”,如:将米洗好了放在锅里,却没有放水。这是幼儿思维的(    )所致。
    A.固定性
    B.片面性
    C.近视性
    D.经验性
    6.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7.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    )
    A.同龄人
    B.社区人士
    C.家长
    D.教养员
    8.某托儿所训练刚入所的孩子早上来时向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所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孩子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与父母分离。这是(    )
    A.情绪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B.情绪的分化
    C.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
    D.情绪的社会化
    9.“一目十行”“眼观六路”指的是注意的(    )
    A.稳定性
    B.选择
    C.转移
    D.广度
    10.看见小坦克,就要玩开坦克;听见蛙鸣,就要学青蛙跳;拿到雪花积木片,就会想到冬天的漫天风雪;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这反映了幼儿(    )
    A.想象的无意性
    B.相似联想较强
    C.直觉思维较强
    D.想象的有意性
    11.日本第一个独立的幼教法规是(    )
    A.《幼儿园规程》
    B.《幼儿园令》
    C.《蒙养院令》
    D.《幼稚园令》
    12.当两眼向前平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即称为(    )
    A.斜视
    B.弱视
    C.近视
    D.斜视性弱视
    13.1904年1月,清政府颁发《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前教育机构为(    )
    A.幼儿园
    B.学前班
    C.蒙养院
    D.托幼机构
    14.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15.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    )
    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
    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C.就声音音调来讲,新生儿趋向低音调
    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
    16.下列各项表述,(    )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17.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    )目标的范畴。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18.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    )
    A.筛选、排队
    B.教师反思性成长
    C.提高保教质量
    D.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19.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是由(    )提供的。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
    20.角色游戏中幼儿从独自游戏发展为平行游戏,反映了幼儿游戏中(    )
    A.认知发展水平
    B.组织能力的发展水平
    C.确立游戏主题的发展水平
    D.社会性发展水平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生理性惩罚
    2.心理断乳期
    3.幼态延续
    4.情感的深刻化
    5.幼儿常规
    6.角色游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24分)
    1.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
    2.简述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
    3.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4.简述制约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如何利用社区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幼儿园教育如何服务社区?
    2.论述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分析应用题(本大题共14分)
    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试分析:
    (1)目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的一些主要问题:
    (2)由此对教师素养提出的最迫切的要求。

sydwthree 发表于 2017-7-9 23:15:49


                                             
                     
    教师招聘群 248126741
http://www.hteacher.net/pub.idqqimg.com/wpa/images/group.png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网络辅导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它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
    2.C【解析】可能会损伤脑神经,导致智力问题。
    3.A【解析】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此方法不伤害幼儿。
    4.A【解析】略。
    5.B【解析】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会出现“好一t1,帮倒忙”的情况。
    6.D【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7.C【解析】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一个重要渠道。
    8.C【解析】题干中所述的情况是因为幼儿早上不愿与父母分离,缺乏向老师问早的良好情绪和动机,下午则愿意立刻随父母回家,所以赶快说“再见”。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
    9.D【解析】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范围,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广度越大,知觉的对象就越多;注意广度越小,知觉的对象也越少。
    10.A【解析】无意想象没有预设目的,由外界直接刺激引起,占据儿童想象的主要地位。
    11.D【解析】1926年日本第一个独立的幼教法规《幼稚园令》出台。
    12.A【解析】斜视即两眼向前平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
    13.C【解析】1904年1月,清政府颁发《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前教育机构为“蒙养院”。
    14.A【解析】略。
    15.D【解析】新生儿喜欢听人说话,尤其喜欢听自己母亲的声音,他们还喜欢听高调的声音。新生儿不喜欢听嘈杂的声音。
    16.B【解析】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表现的是幼儿的言语能力,不能说明语音意识的产生。
    17.C【解析】“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德育范畴。
    18.D【解析】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19.A【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0.D【解析】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说明幼儿已经开始懂得与游戏伙伴的交流、共享,这是幼儿游戏社会性发展的表现。
    二、名词解释
    1.生理性惩罚即通过对儿童身体的野蛮、粗暴管制,试图使儿童行为发生转变的一种不正确教育方法。
    2.心理断乳期是指13、14岁~16、17岁的少年期,在这个阶段,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对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而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就把少年期称为“心理断乳期”。
    3.“幼态延续”是社会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幼态延续是指一个物种在性成熟个体中仍保留一种或多种幼体性状的现象。人类的幼态延续指在某些方面,个体成熟后仍然保持幼体性状的现象。
    4.情感的深刻化即指向事物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内在的特点。
    5.幼儿常规即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6.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有一定的主题。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2.(1)以低层次概念为主;
    (2)以具体特征为主:①完全不会说;②不会下定义;③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④接近下定义水平(初步概念水平)。
    3.(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准确、专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近远规律);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
    4.(1)幼儿脑的发育;
    (2)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学说;
    (3)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幼儿园是社区当中的重要教育机构,它与社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幼儿园与社区之间应该密切沟通、联系,互相补充,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搞好社区内的教育。
    (1)争取社区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幼儿园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调动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协作办好教育。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区域,能够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此外,争取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参与也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向。例如,幼儿园教师带领孩子走出园门到社区内的博物馆参观,扩大知识范围,开阔眼界,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教育。又如,请社区有关人员到幼儿园来,给幼儿讲解有关知识、组织开展一些活动等,这些做法打破了幼儿园封闭的教育模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的办学、办园,让幼儿真正接触社会,也让社区融入教育孩子的行列,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幼儿园以自身的教育优势服务社区。与非正规的社区学前教育相比,幼儿园具有许多教育优势,包括完备的硬件设施和环境、专业的师资力量、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内容和活动组织等。因此幼儿园在社区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其示范性的教育工作带动整个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这个重任下,幼儿园要以自身的教育优势服务于社区,支持社区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具体而言可以开展如下活动:①承担社区内幼教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再提高工作,帮助社区教育质量的提高;②开放自身的教育资源供社区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社区内的全体儿童受益;③教师可以兼任社区教育的指导和顾问,服务于社区;④支持参与社区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教育和文化宣传的阵地,推动整个社区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
    2.(1)想象与幼儿的认知活动。想象虽然是比感知和记忆更复杂的认识活动,但想象离不开感知和记忆等其他认知活动。记忆是感知的复现,想象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幼儿期的想象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但不同于创造性思维。
    (2)想象与幼儿的情绪活动。幼儿的想象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改变想象的方向,幼儿常常满足于想象的过程,游戏中的想象更多表现了幼儿情绪和愿望。
    (3)想象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紧密结合。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即便学习,也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游戏正是幼儿不断靠想象变换着物体的功能,才得以顺利进行。
    (4)想象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密不可分。想象是幼儿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听故事时,想象随故事情节而展开。想象常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五、分析应用题(答案要点)
    (1)安全或过度保护;个别化教育不够;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小学化、成人化。
    (2)职业道德(忠业、热爱、尊重和保护、以身作则);儿童观和教育观(权利、民主平等、特质和适宜、自主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观察、组织、沟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西2016教师招聘幼儿教育基础知识押密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