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广西幼儿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押密卷3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具有抗生酮作用的营养素是( )
A.脂类
B.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
D.微量元素
2.军军的脚扭伤了,首先要处理的是对患处进行( )
A.药敷
B.热敷
C.冷敷
D.揉搓
3.矫治焦虑症和恐惧症,一般可用( )
A.系统脱敏法
B.阳性强化法
C.负强化法
D.消退法
4.重一点的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不少于( )分钟。
A.20
B.30
C.40
D.50
5.婴儿对看得见而又拿不到的玩具,产生不愉快情绪,但当玩具在眼前消失时,不愉快情绪也很快消失,这是( )
A.情绪的内隐性
B.情绪的依赖性
C.情绪的受感染性
D.情绪的情境性
6.某幼儿不能理解从一捆游戏棒中拿出来的一根小棒,是这捆游戏棒的一部分。说明该幼儿的思维处于( )
A.形式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概念阶段
D.接近联想阶段
7.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观察法
8.让3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是很困难的,只有当人的身心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后,才能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这反映了遗传素质的( )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A.可塑性
B.差异性
C.成熟程度
D.先天性
9.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一类疾病。
A.病原体
B.细茵
C.病毒
D.微生物
10.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即( )
A.遗传、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B.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C.遗传、成熟、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D.成熟、社会性经验、学校学习的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1.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教育家是( )
A.华生
B.皮亚杰
C.格塞尔
D.福禄贝尔
12.从( )是神经活动最旺盛的时间,此时是幼儿获得知识技能和接受教育最好的时间。
A.早晨5~7点
B.上午8~10点
C.中午11~13点
D.下午14~16点
13.幼儿看见天上的云彩,说是“有个小孩在骑大马”。这是一种( )
A.注意
B.感觉
C.想象
D.知觉
14.幼儿园不宜高层建筑,一般不超过( )层。
A.7~8
B.5~6
C.3~4
D.1~2
15.( )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活动。
A.教育
B.文字
C.交流
D.生存
16.向家长系统宣传教育理念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 )
A.咨询活动
B.家长委员会
C.家长学校
D.电话联系
17.婴幼儿大肌肉动觉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动觉的发展( )
A.要晚些
B.要早些
C.要不明显些
D.时间差不多
18.幼儿经常滥发脾气、哭闹,并且胆小恐惧,具有社交方面的焦虑,属于( )
A.睡眠障碍
B.饮食障碍
c.情绪障碍
D.排泄障碍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B.儿童从出生起就有触觉反应
C.手的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口腔的触觉探索
D.触觉在儿童的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20.“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 )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
A.民主型
B.专制型
C.独断型
D.放任型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传染源
2.始动调节
3.感觉
4.创造性游戏
5.幼儿健忘
6.知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影响幼儿记忆效果的主要因素。
2.简述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对其心理发展的意义。
3.简述恐惧的分化经历的阶段。
4.简述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一项最基本的活动,请说明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和游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儿童的依恋的类型有哪些?并结合实例谈谈如何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恋。
五、分析应用题(本大题共14分),
经过长时间教育,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洗手的方法还是不正确,手总是洗得不干净。我们几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让孩子们相互看看、摸模自己和别人的手,比比谁的手干净,并让孩子们总结洗手的“小诀窍”。有的孩子说“要用肥皂搓,再用水冲干净”。有的说“洗手时要卷起袖子,不然会把衣服弄湿的”。我搬来了娃娃家的“脸盆”“肥皂”“毛巾”等,请孩子们学习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先卷袖子→打开水龙头冲一下手→用肥皂搓手心和手背→用水冲干净→用毛巾擦干水。为了帮助孩子牢固地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我还画了一些洗手的小图示,编上1、2、3、4,5,并附上简单的说明文字,将其贴在洗手池的上方墙上。终于,孩子们都能按正确的步骤洗手了。
以上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好在哪里?为什么?体现了幼儿教育中的哪些原则?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脂肪在体内分解代谢,需要葡萄糖的协同作用。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时,体内脂肪或食物脂肪被动员并加速分解为脂肪酸来供应能量。在这一代谢过程中,脂肪酸不能彻底氧化而产生过多的酮体,酮体不能及时被氧化而在体内蓄积,以致产生酮血症和酮尿症。膳食中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以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因此,碳水化合物具有抗生酮的作用。
2.C【解析】脚扭伤以后首先要固定扭伤部位,防止再次受到外部伤害造成扭伤的进一步严重。脚扭伤的最初24到48小时内需要对患处进行冷敷处理治疗,冷敷过后才可以根据患处扭伤状况进行热敷处理治疗。
3.A【解析】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4.B【解析】重一点的烫伤用水冲30分钟左右,因为这样可以把创面的热量随水流带走以免加深创伤。
5.D【解析】婴儿情绪和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其易变性与此有关。其情绪和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6.C【解析】前概念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儿童可以用信号物来代表被信号化之物,但还没有形成一般的类的关系,只有“半个别、半一般”的关系并表现在认为个别成分并不是在整体之中。
7.D【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研究方法。
8.C【解析】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了比较完备的阶段。成熟程度制约着个体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9.A【解析】略。
10.B【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1.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12.B【解析】略。
13.C【解析】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14.C【解析】略。
15.A【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活动。
16.C【解析】家长学校主要是面向家长开放,其主要宗旨在于向家长系统地宣传教育理念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17.B【解析】婴幼儿大肌肉动觉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动觉要早些。
18.C【解析】幼儿的这些表现都属于情绪障碍。
19.C【解析】婴儿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
20.D【解析】略。
二、名词解释
1.当病原体进人人体后,在体内繁殖,这种被感染的人或动物叫做传染源。
2.始动调节是指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开始是缓慢的,需要克服本身的惰性,因而,在工作和学习开始时,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较低,然后才逐渐提高。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创造性游戏是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5.心理学上把幼年时的记忆不能永久出现的现象叫做“幼儿期健忘”,这与儿童脑的发育有关。儿童大脑各区域的成熟不是同时完成的,先发育的脑区域在3岁左右承担了记忆的任务,但随着脑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晚成熟的脑结构控制了先成熟的脑区域,从而妨碍了原先所学习的东西,使人回忆不起来更早发生的事情,表现出幼儿期健忘。
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活动材料的性质;
(2)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3)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追求的对象;
(4)活动中感官可参加的数量。
2.(1)情绪的动机作用;
(2)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3)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4)情绪对儿童性格形成的作用;
(5)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3.(1)本能的恐惧;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怕生;
(4)预测性恐惧;
(5)压力感。
4.(1)幼儿自身的特征;
(2)教师自身特征直接影响其和谐关系;
(3)师幼互动;
(4)幼儿特征与教师特征的组合也影响师幼和谐关系;
(5)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师幼和谐关系也产生重要影响;
(6)幼儿园不同的教育活动;
(7)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8)文化性因素的影响。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游戏的作用。①游戏时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从生理方面看,幼儿身体的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营养,而且需要活动,游戏内容多样活泼,符合幼儿好动的天性。从心理方面看,幼儿是周围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们渴望在行动中表现自己获得的印象和体验,渴望模仿成人的各种活动,由于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需要依靠操作来进行思维,游戏正好符合幼儿这一特点。②游戏能防治幼儿心理疾病。从情感角度来说,游戏能缓解幼儿由于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紧张心理,能消除受挫折心理或抑郁的情绪,有一定的医疗效果。
(2)游戏的卫生。①游戏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智力、情绪和身体机能的发展。②幼儿应尽量在户外进行。幼儿新陈代谢旺盛,特别需要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根据规定,全日制幼儿园的幼儿在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少于3小时。③避免幼儿负担过重。这包含几层意思:游戏前教师应将笨重的玩具搬出,以免幼儿搬运劳累;游戏内容应变化多样,以免同一的刺激造成幼儿疲劳;游戏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幼儿兴奋过度。④注意安全:游戏前检查器械是否牢固、场地是否干净;游戏前应向幼儿交待清楚游戏规则;对幼儿加强照顾、观察,以防意外。⑤使幼儿有愉快的情绪:通过游戏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玩耍,教师在分配角色、材料时应考虑幼儿不同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玩得开心,得到发展。
2.儿童的依恋分为三种,分别是:(1)回避型。这类儿童的母亲是否在场对其影响不大。(2)安全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且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边,但母亲离开时探索行为受到影响,明显地表现出苦恼。(3)反抗型。这类儿童在母亲要离开时非常警惕,对母亲的离开表现出极端的反抗,与母亲在一起时又不能把母亲当成是安全探索的基地。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儿童的母亲在教养过程中。在敏感性一不敏感性、接受一拒绝、合作一干扰、易接近一不理会等维度上得分高于中点。而另外两种儿童的母亲在几个维度上的得分都相对比较低。因此,为了让儿童形成良好的依恋.照料者应该:对儿童发出的各种信息能敏感及时地作出反应。与儿童相互作用时,尤其是指导儿童时,要充满热情,用温和的语言和儿童进行交流,给予其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五、分析应用题(答案要点)
(1)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好在充分认识和利用了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因为无论是幼儿的生活活动还是作业课、参观访问等教学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活动还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都有其各自重要的教育作用。
(2)在本案例中,教师恰当地利用了多种手段、多种原则来促进教学的实施,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掌握了学生发展的特点,抓住了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
(3)案例中教师利用幼儿日常行为的教学来启发幼儿,让幼儿掌握了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园教师不仅是幼儿的教育者,而且是生活上的看护者,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还应该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教育,做到保教结合。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教授幼儿洗手的机会,不仅很好地贯彻了教学原则,还教会幼儿洗手的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
(4)教师还应用了一些教育原则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中幼儿教师灵活机智地应用了若干教学原则,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放在了问题解决的前台,以一种教学的方式教会幼儿如何洗手。幼儿也对掌握该技能产生了兴趣,并且乐于付诸实践,幼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活动性和综合性教育原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