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7-7-9 23:00:49

教师考试备考建议与指导之注意规律

注意是个体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虽不属于认知过程,但却贯穿于认知过程的始终。注意这一章节包括注意种类、注意品质、注意规律以及如何利用注意规律进行教育教学。其中注意规律和利用其组织教学是案例分析题的重要考点,因此在复习中需加以识记和理解。
    『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努力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依据心理学相关理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案例2』为了把课上得生动形象一些,胡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直观教具,有标本、图片、实物等。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桌上,有的挂上黑板上。他想,今天的教学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结果并非如此。请运用注意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一下。
    『案例3』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 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 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神游了。如果你是小刚的老师,你该怎么做?
    注意规律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以及有意后注意的原因。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以及对比度等);二是人的主体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以及知识经验)。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活动的合理组织;稳定的间接兴趣以及坚强的意志力。
    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有个体对活动浓厚的兴趣和活动的自动化。
    案例1和案例2反映了教师不当的教室布置和教具应用导致学生不能专心听课,影响教学效果。案例1中的教师忽视了新异刺激和变化刺激(墙上张贴各种生 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花草、植物)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生虽发展了有意注意,但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对个体的影响。案例2中的教师也是忽视了新异 刺激(各种直观教具)对学生的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就可以利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一知识点进行解答。
    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止外部干扰
    防止外部干扰,避免强烈的、新异的、变化运动的刺激物的消极影响,这是保持学生注意稳定的必要条件。
    (二)讲究教学艺术
    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学习自觉性
    (二)培养学生意志力
    (三)调动多种分析器
    (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作为案例3的答题要点.对于注意规律及其应用考生须识记理解。分析案例中找出主体在此过程中忽视了引起有意或无意注意的那些因素,联系案例加以分析,然后再联系案例回答规律的具体应用,这类题目就回答完善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师考试备考建议与指导之注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