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答案】B。解析:1982 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把教育和科学列为全党三大战略重点之一;1987 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
战略地位”;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 21 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故选 B。
2.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提出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答案】B。解析: 略。
3. “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答案】B。 解析:揠苗助长指不考虑事物发展顺序,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它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故选 B。
4. 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答案】B。解析:赫尔巴特首先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解释了教育学的很多概念。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故选 B。
5. 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原则。
A.疏导 B.因材施教 C.导向性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答案】D 。解析:马卡连柯的话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故选 D。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 )起施行。
A.1994 年 1 月 1 日
B.1995 年 1 月 1 日
C.1996 年 1 月 1 日
D.1997 年 1 月 1 日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 199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故选 A。
7. 教育理论研究要求人们在全面了解已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预见现实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这说明教育理论研究具有( )。
A.多样性和不确定性B.继承性和超前性C.概括性和间接性D.复杂性和抽象性
【答案】B。解析:题中表述属于教育研究的继承性和超前性。故选 B。
8. 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答案】C。 解析:对教育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是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故选 C。
二、判断题
1.中小学生掌握概念时,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至命题学习水平。 (×)
2.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 (×)
3.我国古代学校大多采用个别教学制。 (√ )
4.环境道德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 )
5.人格障碍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
6.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 √ )
三、解答题
1.简述教师期望效应的过程。
【答案要点】教师期望效应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教师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与期望;
(2)不同态度与期望导致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3)学生对教师不同的态度、方法产生不同的态度、反应;
(4)学生的反应加强印证了教师的期望;
(5)学生的学习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提高或降低,证实期望。
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要点】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3.加涅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对学习是如何分类的?
【答案要点】加涅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将学习分为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
(2)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
(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5)动作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四、论述题
1.论述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
【答案要点】(一)学习者的主观因素
(1)学习者的智力发展水平。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在皮亚杰的基础上将认知发展划为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抽象逻辑阶段。一个班级的学生虽然年龄阶段相同,但不同的个体其三个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有的已经处在较高级的第三阶段,而有的可能还处在第二阶段,甚
至是第一阶段。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不同的个体智力倾向是不同的、多元发展的。就同一个体而言,在其不同的认知领域的智能和发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所以对同样概念的学习就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即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学习者的经验水平。班级学习者已有的经验水平(前科学概念)是学习科学概念的基础,人们往往是根据亲身情感或实践体验来理解概念。当然,对概念的学习会起积极作用的
是那些合理因素占主导成分的前科学概念;而不合理因素占主导成分的前科学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对科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会起阻碍作用。
(3)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不同的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时间或面对不同的概念学习情境时,会出现不同倾向的情感体验。通过积极的体验,积极的情感态度出现,这时,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能选择最优的认知策略,使概念的学习达到最佳状态,概念的建立快速、牢固;反之,当学习者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处于疲劳状态时,则心理趋向消极,思维迟钝,精力不易集中,其效果可想而知。
(4)学习者的认知策略。不同学习者对同样的概念的学习,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会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有的所作出的学习决策是科学高效的,有的则是低效率的。因此对同样概念的感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尤其是那些不正确的学习策略,会影响概念的正确习得。
(二)概念本身的客观因素
研究表明,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者的体验越深,印象越深刻,学习起来则越轻松,对科学概念的建立越容易;相反,无关特征或干扰因素越突出,信息的提取越难,获得概念也越困难。此外,概念是否有通俗易懂的典型的正例或反例,来佐证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2.论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要点】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1)生物遗传因素。
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遗传因素的作用。遗传对人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同。
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
(3)家庭环境因素。
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
(4)早期童年经验。
人格发展尽管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5)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例如,气温会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热天会使人烦躁不安,等等。
五、案例分析题
中国和日本曾联合举行一次小学生夏令营活动,有意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齐力推车时,有个中国学生只在一旁喊“加油”,自己并不动手,问他原因,他说他是班长。而日本学生却突出地表现出了吃苦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中国学生大多是从几十万儿童中挑选出来的“小明星”。然而,与日本孩子相比,他们登山缺乏朝气,唱歌跳舞也不如人家。在举行联欢时,我们演节目,日本儿童热情鼓掌,而当日本儿童表演节目时,我们的小明星却没有什么反应,在老师的带领下,才礼节性地鼓了掌。
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谈我国当今的教育应如何实施改革。
【答案要点】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以学生为本的个性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孩子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他们不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中国人民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什么消失了呢?首先,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孩子从出生起耳濡目染地接受着家庭环境及父母的熏陶,更何况中国的家长是最溺爱孩子的,而溺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其次,中国当今社会主流文化对孩子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点滴小事起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优秀的个性品质,实施完全的人格教育。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充分调动家庭与社会的积极作用,利用教育合力对学生形成一致性与连贯性的良好影响,使中国的年轻一代逐步展现出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完整的人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