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小学)模拟训练一
【单项选择题】1、在一节课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属于( )
A.单一课
B.选修课
C.综合课
D.活动课
【答案】C。解析:一节课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叫做单一课;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任务叫做综合课。
2、以下哪项不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
A.学不躐等
B.不陵节而施
C.学而时习之
D.盈科而进
【答案】C。解析:“学而时习之”是指巩固性的教学原则。
3、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感觉阈限
B.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答案】D。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4、“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应注重( )
A.传授科学知识
B.反复练习巩固
C.发展智力、能力
D.加强“双基”教学
【答案】C。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以及各个方面的能力。D选项“双基”教学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5、关于学习的内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学习的发生由经验引起
B.学习是人类特有的
C.学习引起持久的思维和行为的变化
D.学习不能简单等同于行为的变化
【答案】B。解析:动物也可以学习。
6、学校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是( )
A.无心理疾病
B.学会调适
C.提高多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D.寻求发展
【答案】D。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的应为: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7、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之间的区别是( )
A.有无法律的约束力
B.教育年限的不同
C.种族与肤色的不同
D.宗教信仰的不同
【答案】A。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须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须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普及教育是国家对多体学龄儿童实施某种程度的普通教育,各国一般都把实施初等教育作为第一步目标,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再进一步提高要求。
8、心理断乳期是指(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答案】C。解析:进入青春期前后的初中阶段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9、对于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的方法是( )
A.肯定性训练
B.多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知法
【答案】A。解析:肯定性训练是一种培养个体坦率、真诚、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自信,避免紧张,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做出恰当反应的训练方法。
10、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 )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答案】A。解析: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够成熟,感知具有笼统性,精确性比较差。
11、以下不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是( )
A.探究学习
B.合作学习
C.接受学习
D.自主学习
【答案】C。解析:新课改倡导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
12、“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指人格具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功能性
【答案】B。解析: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