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面试备考面试真题解析(461)
自然的规律是优胜劣汰,但是现如今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逆“自然规律”的现象,对于此现象你怎么看?【参考答案】
优胜劣汰,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这是达尔文发现的自然进化法则。古代娄兰国正是因为没有遵循自然规律:上游河水被截改道,造成生态恶化,干旱缺水,最终消失。四川汶川也是因为长江上游岷江建设多座水电站破坏了地质结构,诱发强烈地震。事实证明,优胜劣汰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规律”,逆自然规律而行必将付出代价。
然而在人类社会中,劣者上、优者让,老实人靠边站,违背自然规律的“逆淘汰”时有发生。空谈的淘汰实干的,投机的淘汰忠诚的,优秀的反被拙劣的挤掉。这种不符合自认规律的“逆淘汰”可以说危害巨大:它如黑洞一般将优秀人才埋没掉,却把庸才劣才送上了云端。不仅如此,更大的危害在于,“逆淘汰”会催生“裹挟效应”,助长不正之风。如果“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潜规则大行其道,会在很大程度上动摇那些埋头干实务、遇事守规矩干部的信念。长此以往,一些不甘心长期原地不动,想有更大平台、更大作为的干部,也可能走上用心思走后门、想办法找关系之路,甚至落入行贿受贿的漩涡无法自拔。吉林白山市的系列腐败案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当地共有数百名处级、科级干部涉案,其中向靖宇县原县委书记行贿的干部达160多人,涉案人员从党政机关延伸到基层乡镇、企事业单位,足见恶劣政治生态的强大裹挟力。
“逆淘汰”之所以能够生成,与权力异化成了少数人予取予夺的工具大有干系,与选人用人不够公开透明密不可分。只有从根本上管住权力,截断“长官意志”的各种可能,打造公平竞争、选贤任能的人才选拔机制,“逆淘汰”才不会大行其道。
“人是环境的产物”,好的环境可以引导人积极向上,坏的环境则让好人也难以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因此,我们必须作风改进入手,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持之以恒促进政治环境的治理和改善,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逆淘汰”的土壤自会从根本上铲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