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7-7-2 12:42:33

面试真题解析(81)

新学期开学之际,新版的人教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材中鲁迅的《风筝》被删除。自2009年开始,被广大学生所熟知的包括《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多篇鲁迅的文章被从语文教材中删除,“去鲁迅化”成为教育界备受热议的话题。对于中小学课本删减鲁迅文章,去“鲁迅化”的现象,你怎么看?
    【解析】
    之所以有人支持“去鲁迅化”,因为他们认为鲁迅的精神体现在一个“反”字上,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基调不符,而且,鲁迅的文章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晦涩难懂;而之所以有人反对删除,其理由在于鲁迅文章是中华精神之精髓,不能随便删掉。我个人的观点更倾向于后者,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诚然,建设和谐文化需要“爱”,但更离不开“建”,和谐文化不等于一团和气,不等于连起码的原则性和是非观也不要了。尽管鲁迅当年所“反”的对象,如今似乎已不复存在,但他那最可宝贵的民族精神并没有过时。不管是反腐倡廉的过程,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都需要鲁迅这种“敢啃硬骨头”的精神。
    第二,鲁迅文章不好懂,是由当时客观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写的文章还是好文章,也不能因为学生读不懂就来决定文章的去留,语文教材中选什么作品,主要应看其思想和文学价值,而不能一味迎合孩子们的口味。
    所以,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心智成熟更低龄化,我们可以对语文的课本进行改革,比如内容架构的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的改革,但是,体现鲁迅精神的精品文章不应该从文章中删除,而是应该继续保留,让学生从他的精神和人格中汲取养料,慎言笃行,注重实际,将鲁迅具有严于解剖自己的进取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面试真题解析(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