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模拟试题及答案二——高中美术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备考正在紧张的进行中,教师资格备考最最离不开的就是做题,做题可以检测你的复习程度,便于查缺补漏,文都教师考试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及答案,希望帮助广大考生边做题边提高应试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建筑是( )。
A.颐和园
B.圆明园
C.承德避暑山庄
D.拙政园
3.金文也称“钟鼎文”,在金文的书法风格的发展中,对以前使用的文字进行厘正、变革和规范化了的新体是( )。
A.篆书
B.小篆
C.大篆
D.草书
4.杜甫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能够使人联想到的美术作品是( )。
A.《簪花仕女图》
B.《挥扇仕女图》
C.《虢国夫人游春图》
D.《虢国夫人夜游图》
5.下列选项中,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画家是( )。
A.丢勒
B.鲁本斯
C.扬·凡·埃克
D.老彼得·勃鲁盖尔
6.毕加索的著名代表作( )被认为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
A.《格尔尼卡》
B.《亚威农少女》
C.《弹曼陀铃的少女》
D.《三个舞蹈的人》
7.我国佛像的塑造各个朝代有不同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早期的佛像雕塑手法明显受印度的影响
B.唐代的佛像更具有唐朝人的面容特点
C.长清灵岩寺千佛殿罗汉坐像在雕塑艺术上采用写意的手法
D.北魏的佛像倾向于写实,明显接近了汉人形象的特点
8.“我们宣告,由于一种新的美感,世界变得更加光辉壮丽了。这种美是速度的美。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如机关枪一般风驰电掣的汽车,比带翅的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更美。”这是( )的宣言。
A.印象主义
B.立体主义
C.未来主义
D.后印象主义
9.《记忆的永恒》是20世纪西班牙画家达利的作品,该作品的绘画流派属于( )。
A.达达主义
B.抽象主义
C.风格派
D.超现实主义
10.“军火库展览”的时间是( )年。
A.1907
B.1913
C.1915
D.1920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内容、题材分类的绘画种类是( )。
A.肖像画
B.风景画
C.静物画
D.水彩画
12.在画人物动态时,运用“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这个概念可检验其准确与否。其中“一竖”是指( )。
A.两肩连线
B.骨盆连线
C.重心线
D.躯干背部的脊柱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依《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在美术教学全过程中要贯穿的基本理念是( )。
A.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B.理解祖国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
C.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D.强调个性的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
14.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 )的特点。
A.审美性、视觉性
B.多主体、开放性
C.艺术性、人文性
D.趣味性、实践性
15.《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美术课程学习的基础性内容是( )。
A.提高学生技能的学习
B.培养学生审美品味的能力
C.注重美术语言和发展规律的学习
D.增加美术课程的多样化
16.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开设中国画课程,该课程是属于( )内容系列。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书法·篆刻
D.造型·表现
17.《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这体现了教学中的(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8.白老师在“收集与交流一标志设计”一课提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是( )。
A.知识目标
B.技能目标
C.过程目标
D.方法目标
19.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石膏造型工艺制作”一课的教学重点的是( )。
A.了解石膏的性质,掌握操作方法
B.自由形体的造型设计制作
C.石膏造型的制作步骤
D.利用石膏塑造形体比例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是( )。
A.多媒体课件
B.挂图画册
C.影像设备
D.互联网资源
21.某老师在欣赏课时,为了拓展学习内容,巧妙设计了“历史画能否被摄影作品所取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经过简短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历史画不能被摄影所取代。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种教学方法是属于( )。
A.情境法
B.学业游戏法
C.比较法
D.辩论法
22.夏老师在讲授海报设计一课时,讲解完制作过程后,学生开始拿出材料和工具设计海报,该老师运用美术课堂巩固的方法是( )。
A.练习法
B.提问法
C.竞赛法
D.情境法
2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2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25.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美术教学评价方式是( )。
A.多标准评价
B.多主体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选拔性评价
26.普通高中课程美术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B.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C.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D.激励学生改正不好的缺点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7.简要分析伦勃朗作品《夜巡》。
28.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目标的内容。
29.简述开发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地区的教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30.简述美术课外作业练习的设计要求。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案例: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是每一位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跟着学生走”就是我的一些体会。
有一天,我请同学把高高的讲台搬走,换上了课桌,再搬来了张椅子坐下来,新的一课就这样开始了。
我请同学把课本翻到《外国现代绘画》部分,那是一个新的内容,我的要求是:学生先看几分钟书,再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五分钟后,一位同学勇敢地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实在看不懂梵.高的作品。”我预先准备了一段录像《梵·高的追求》,录像放完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梵·高讲艺术家总是用作品来说话,那么梵高用作品对我们讲了些什么?”一名学生感慨地说:“我从画中看到了梵·高是热爱生活的,他是用生命在作画。”接着,有同学提出不理解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我简单地讲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向学生推荐了一本书《梦的解析》。有同学不理解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我就放爵士乐《“枫叶”拉格泰姆》给学生听,再请同学来讲讲自己的感受。
我的课已不再有完整的教案了,最多的是一些粗略的构想。我开始抱着一大堆资料上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给予解答,先是讨论,再请同学来解答。事实上,大部分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是能解决的,学生感到了群体的智慧是巨大的。我在资料的收集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想象着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需要哪些帮助,而对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方法上,怎样过渡考虑得少了。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生的手中,随着有质量问题的提出,学生有见解的阐述,使得课堂向广度及深度发展。这里的教学似乎已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学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只有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相互融通和思维的无限扩展……这样,每一堂课都变得无法预料,却充满着新奇。于是,每一次下课我和学生都盼望着下一节课的到来。当有些问题目前无法解决时,我们就一起把目光投向课外,投向未来。我们的课变得活泼了,笑声多了,掌声多了,老师“独唱”少了,师生“合唱”多了。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电教设备、教科书,甚至老师都成了学生的一种资源。
问题:在新的教育情境中,美术教师需要改变什么?
32.案例:
《美术作业从“笔批”到“口批”》
在一节美术教学课上。我发现一个平时对美术比较感兴趣的同学。今天却懒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有点不解,便走了过去,但他还是原来的表情,于是我问他:“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仍然没有理我,无奈之下询问了一下他周围的同学,才得知在上一次“学校学生会标志的设计”作业中,他对他的作业等级评价不满意.正闹情绪呢!
课后我回到办公室,查阅了上一次的作业记录,并且到班上借阅了上一次的最优秀作业。
比较一下,我始终觉得,我打得较合理。于是,我把他叫来,问:“你觉得你的作业能得怎样的等级?”“A+。”于是我拿出自认为全班最优秀的作业说“那这一张也才A呀!”但在他脸上我却看到自信。“我和他的设计完全不一样,你看,我设计的标志,由两个s组合,把s设计成红色的彩带,中间成一心形,整个标志体现出学生会以热情、团结、服务,共建和谐校园的宗旨,设计简洁、易记、易认、内涵丰富。”我无言以对。虽然看起来是一份极普通的设计作业,但从他的口述中,我能领会到,他的设计确实从我校学生会的宗旨出发,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难道这样的作业还不能得“A+”吗?
在第二个星期的美术课上,我利用了实物投影仪,安排了一次“讲”作业的课。发现好多看似平淡的作品,背后却蕴涵着学生丰富的想法。从此我改变了过去批改作业的方法,每节课留下学生的作业评讲时间,用几分钟时间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定量的抽查面批。让学生自己讲作业完成过程,我适时地和他们讨论有关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完成作业的质量都得到了提高。我想,那是学生对于自己的美术作业更想“自圆其说”的缘故吧。
问题:结合新课程标准谈谈你对美术课程学生作业批改的认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3.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恰当设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彩陶盆”“彩绘五鱼纹盆”等。其纹饰主要有:动物纹,以鱼、蛙、鹿及鸟为装饰对象,尤以人面鱼纹、鱼纹、鱼鸟结合纹,生动精彩,变化多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故选D。
2.【答案】B。解析: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
3.【答案】C。解析:西周的书法以金文为代表,金文也称“钟鼎文”。在金文的书法风格的发展中,对以前使用的文字进行厘正、变革和规范化了的新体是“大篆”。故选C。
4.【答案】C。解析: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描写的就是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两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场面,与杜甫的《丽人行》相对应。故选C。
5.【答案】A。解析:丢勒,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男人浴室》《海怪》《浪荡子》《伟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骑士、死亡与恶魔》等。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故选A。
6.【答案】B。解析:《亚威农少女》被誉为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故选B。
7.【答案】C。解析:长清灵岩寺千佛殿罗汉坐像,大胆地采用了写实风格,不但形体、比例、相貌与真人惟妙惟肖,血脉、筋骨也清晰可见,完全符合人体解剖学。故选C。
8.【答案】C。解析:未来派是由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作为一个运动而提出和组织的。他在1909年整个一年中,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宣言,这个宣言以浮夸的文辞宣告过去艺术(过去派)的终点和未来艺术(未来派)的诞生。未来主义绘画致力表现的是“现代生活的漩涡——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疾驰的生活”。
9.【答案】D。解析:《记忆的永恒》是达利早期超现实主义画风的典型代表,达利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他们的言论和行动通常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呈现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
10.【答案】B。解析:1913年2月17日的“军火库展览”,是美国首次在纽约展出欧洲现代艺术的展览。故选B。
11.【答案】D。解析:水彩画是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类。故选D。
12.【答案】D。解析:在画人物动态时,“一竖”是指躯干背部的脊柱,“二横”指两肩、两胯的连线,“三体积”指头、胸、盆骨,“四肢”就是指人体的四肢。
13.【答案】D。解析: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基本理念提出,美术课程应该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理解祖国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所以选项ABC都是符合的。
14.【答案】B。解析: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基本理念提出,美术课程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的特点。
15.【答案】C。解析: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基本理念提出,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
16.【答案】B。解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在“绘画·雕塑”中设置有中国画内容,在“设计·工艺”内容系列中设有传统工艺美术等.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17.【答案】D。解析:题目所引《学记》的话旨在说明教学活动在于引导和启发,而非硬性灌输。
18.【答案】B。解析: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过程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方法是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造,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控。“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属于技能目标。
19.【答案】D。解析:石膏是一种比较多的用来制作模型的材料,因为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本课首先让学生了解石膏的性质,掌握操作方法,进行自由形体的造型设计制作,把造型能力的培养和工艺技术的掌握结合起来。本课特别强调在石膏调配、浇铸和雕削的步骤,这是完成作业的保证。所以D选项与课程内容无关。
20.【答案】B。解析:选项B是属于传统的教学技术。选项ACD都是属于现代媒体教学。
21.【答案】D。解析:某老师在课堂进行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运用了辩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了“历史画能否被摄影作品所取代?”。使得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22.【答案】A。解析:夏老师通过引导学习自己设计海报,利用了练习法巩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23.【答案】D。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故答案为D项。
24.【答案】A。解析: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故答案为A项。
25.【答案】D。解析:新的课程理念是一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是以多主体评价、形成性评价、多标准评价为主。故选D。
26.【答案】B。解析:普通高中课程美术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简答题
27.【参考答案】
《夜巡》是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
①荷兰独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带有风俗题材性质的团体肖像画应运而生。作品描绘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在白天执行一件紧急任务而即将出发前的情景。
②构图上运用卡拉瓦乔的戏剧性明暗对比的光的美学原则来表现主次关系和画面上丰富无比的节奏感.利用光亮突出画面主题内容,也让阴影弱化和消融次要的因素,并且利用明暗的错综交替来表现深远的空间感觉。
③画面整体处理得富有戏剧性,人物动态各异、形象生动。
④打破了“巴洛克”风格的豪华与奢侈,建成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在艺术性或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28.【参考答案】
(1)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
(2)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晶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3)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
(4)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9.【参考答案】
传统文化资源比较丰厚的地区,特别是比较边远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着很多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当地的学生就生活在艺术的土壤中。在这样的地方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的老师,如果对身边灿烂辉煌的民族民间艺术视而不见,既不符合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也造成了美术课程资源的浪费,更忽略了对学生的乡土情怀和对地方的认知。美术教师要善于发掘本地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本地学生感受亲切的美术课程。比如城市文化下的各种生活设计、农村文化中的各种节庆习俗等,都可以从中挖掘出美术课程素材,转化为美术教学资源,有效地和课程进行科学的关联,最终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目标。
30.【参考答案】
(1)明确作业练习目标。
(2)掌握技能提高能力。
(3)难易要适度。
(4)形式要灵活有趣味性。
(5)练习要求要清楚具体。
三、案例分析题
31.【参考答案】
美术教师需要有新的教师观、学生观。这节课,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训导者、尊贵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服务者,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学们一起寻找真理。怎么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32.【参考答案】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师处在教学评价的中心,必须自觉把握好教学评价的定位。要牢牢记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习效果、教学状态等评估都是以促进学生得到发展为追求。当面对形形色色的评价方法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和质性评价,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正如材料中教师对作业的等级评定,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意构思。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美术作业评价从教学之外走入教学之内,无论是学生的面貌和教师的感受都发生了变化。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的过程中,需要美术教师创造性地工作,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评价方法。
针对高中采用学分的课程管理方式,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获得了更大的运作空间,完全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分数或者等级的评价方式。学分的获得既可以看学习课时,也可以看学习结果,或者两者的结合更加全面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比如绘画模块的学分可以是在规定的学时中对某个绘画形式的研究。工艺模块可以是完成了几件作品的制作,书法模块可以是进行规定学时的练习,然后挑选几件作品举办作品展览等。其实在我们的美术教学回到常识时,评价方法也会变得简单明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就是让他们完全植根于艺术的土壤中。
四、教学设计题
33.【参考设计】
【课题】刀法分析及训练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了解三指执刀法和握拳执刀法的操作感觉,了解冲刀法和切刀法各自的艺术效果。
2.掌握三指执刀法和冲刀法的基本动作要领,可以运用基本刀法设计制作一枚印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刀法练习来熟悉刻刀入石的感觉,体会力量的运用与控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刀法练习和制作印章练习,激发学习篆刻的兴趣,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三指执刀的冲刀法的基本动作要领,独立制作一枚印章。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学过的刀法制作出有富有艺术特色的印章。
【教学准备】
各朝代各流派名家的印章课件。冲刀法运刀和切刀法的演示视频,应用冲刀法制作的印章图例和应用切刀法制作的印章图例。刻好的冲刀法和切刀法印章两枚。刻刀、印石、印泥、砂纸、毛笔、墨汁、宣纸、牙刷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组织教学.导人新课
教师组织好课堂秩序,开始播放各朝代各流派名家的印章课件。
(设计意图:营造立体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积极地进入课堂)
环节二:讲授新知识
(一)讲解冲刀法和切刀法的艺术效果。
展示应用冲刀法制作的印章图例和应用切刀法制作的印章图例。
提问:这两种图例的印章有什么不同点?
教师总结:冲刀法刻出来的线条边缘爽洁完整,给人以流畅挺拔的感觉,切刀法刻出的线条边缘参差钝涩,具有古朴浑厚的艺术效果。
(二)讲解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