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东事业单位统考面试:巧妙的绕开语言陷阱
事业单位面试中,有时会设置种种语言陷阱,以探测考生的智慧、性格、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只有注意这样的语言陷阱,才能小心巧妙地绕开,下面我们列举面试中常见的语言陷阱,帮助广大考生成功避开陷阱,顺利通过事业面试。1. “激将法”
是面试考官用来淘汰应考者的惯用手法。往往在提问之前就会用怀疑、尖锐、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视对方,然后用明显不友好的发问激怒对方。如:“你的专业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等等。
作为考生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发问,无论如何不要被“激怒”,被语言陷阱迷惑,而采用灵活巧妙的方式回避考官的问题。可以回答:“21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条条框框。”
2.挑战式语言陷阱
面试时考生经常对自己薄弱的地方表现得不够自信,回答时容易出现纰漏。考官也会问及这方面的东西,例如:对于应届毕业生,面试考官会设问:“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对于这样的问题,考生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未必全对”、“这样的看法值得探讨”、“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为开场白,然后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3.诱导式的语言陷阱
面试考官往往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诱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回答,因为也许任何一种回答都不能让对方满意。考生的回答需要用模糊语言来表示。切不可中了考官的圈套,必须冷静分析,考生可以首先明确指出这个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再解释三者对我们的重要性及其统一性。
4.测试式的语言陷阱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虚构一种情况,然后让考生做出回答。如“今天参加面试的有近10位候选人,如何证明你是最优秀的?”考生可以从侧面回答这个问题,了解考官的真正考点在哪里,然后针对这个考点寻找突破口,就像上面提到的这个问题,它往往是考察应考者随机应变的能力,考生可以从不否认其他人优点的情况下,突出描述一下自己具备的区别于他人的技能,从而使自己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5.“请君入瓮”式的语言陷阱
请君入瓮”式的语言陷阱使很多考生感到苦恼,考生在回答时要从工作职责上多思考,切勿违背了做人的根本,只要态度积极,原则问题把握准确,也可成功回避这类语言陷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