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7-6-27 23:26:56

事业单位面试备考:药品安全

事业单位面试备考:药品安全
    近期,央视“每周质量报道”曝光的通化金马、修正药业等9家知名药企13种胶囊药品“铬”超标事件引起了社会广大反响。据调查,“铬”超标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劣质工业明胶生产药品胶囊。你认为这种劣质胶囊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解决方法有哪些?
    【知满天教育教育解析】
    一石激起千层浪,通化金马、修正药业等9家药企13种胶囊药品铬超标被央视曝光,令广大民众愕然失措。无数个毒胶囊海量投放市场,被患者食用,其危害可想而知。药企缘何敢明目张胆制造劣质胶囊致使铬超标,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其一,从药用胶囊原材料制作标准来讲,限定标准过低,制定不严格。
    目前对药用明胶的要求,其实低于食品明胶。国际水平食用明胶对铬的限量为1mg/kg,而根据《中国药典》,药用明胶对铬的限量为2mg/kg。这也为工业明胶进入药用领域提供了一定空间。许多大型知名药企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走法律的擦边球,钻了制度的空子,明目张胆使用工业明胶。
    其二,从企业方面来讲,利益驱使以及法制观念薄弱。
    许多制药企业,尤其是一些知名制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铤而走险,使用成本低廉,毒害严重的劣质原材料生产药品。2010年颁布的《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的《关于明胶若干问题的报告及建议》中指出,工业明胶价格约1万元每吨,食用明胶约为3万元每吨,药用明胶则每吨约5万元。因此,某些企业违规操作,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或者把工业明胶掺进食用明胶来降低成本,获取暴利。
    其三,从监管部门来讲,监管缺位,问责机制不健全。
    企业遵循的是市场规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本性,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却没有相应的监管举措和问责机制的约束,即使有些企业即使得到相关执法部门的查处和整顿,但因处罚力度过低,其违规成本远低于获取的利益,因而继续我行我素。同时,当违法行为出现后,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程度界定不清,问责力度不强,也极易导致企业违法行为层出不穷。
    保障民众饮食用药安全,还百姓一个饮食用药安全的良性环境,还需要从标准制定、加强执法、问责力度上下点狠功夫,使各个主体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首先,严格立法。药用原材料标准制定部门要严格制定药用原材料的制作标准,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药物不同于一般商品,一旦药品出现质量问题,直接威胁的是民众的生命健康,因此标准制定部门要严格把关,制定最严原材料制作标准,将药品的危害降到最低,切实保障民众的用药安全。
    其次,加强监管。药监部门要加强对制药企业制药流程各个环节的监管。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查处,加强打击制造伪劣药品的力度,不断提高不良企业的违法成本,坚决杜绝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不法行为,保障食药信用机制。同时,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建立责任倒逼机制,对违法的药企要罚,失职渎职的监管人员也要罚。
    最后,行业自律。企业的兴衰是以诚信为基,药企虽然以追逐效益为第一要务,但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制药企业要比一般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要严格地遵守诚信原则。药品是为了保障民众的生命健康,而不是威胁民众的生命安全。如果企业为了谋求一时利益,而使用伪劣药品毒害消费者,那么它们将很快失去民众的信任,最终会失去整个市场。
   
   
   
   
   
    2016年山东国考交流群 139360314
    -----------------------------------------------------------------
    相关专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网国家公务员考试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
    山东知满天2016年国家公务员辅导班报班咨询热线:0531-88164411 88164422(24小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事业单位面试备考:药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