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答案】C。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通过“平均每个职位的应聘人数减少10%”得出“该公司对求职者的吸引力降低”的观点。
A项中的“应届生人数”、B项务员报名人数都与到该公司应聘的人数无关;C项说明由于用人标准的提高导致了应聘人数的减少,削弱了题干观点;D项“部分职位应聘人数增加”并不能反驳“平均人数的减少”,不能削弱题干观点。故答案选C。
83.【答案】B。解析:加强型题目。业内人士的观点是:航空公司虽然面临油价上涨的压力,但是不会调高机票的价格。
A项计算加油量并不能应对油价的上涨;B项说明可以通过提高燃油附加费来应对油价上涨,同时不提高票价,加强了业内人士的观点;C项为避免恶性竞争而结成价格联盟与题干观点无关;D项客源增加也不能应对油价的上涨压力,无法加强题干观点。故答案选B。
84.【答案】A。解析:前提型题目。题干观点为:网上书店销售相比实体书店火爆的原因是网上书店的图书比实体书店价格便宜。要使上述结论成立,需要保证价格是消费者购书的主要考虑因素,否则不能得出结论。B、C、D三项都不是题干分析所隐含的假设。
85.【答案】C。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专家的观点是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的免费供应会对洗漱用品生产行业产生很大冲击。
C项说明由于一次性洗漱用品所占比例小,取消它的免费供应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因此直接削弱了专家的观点;B项需求量没有变化与题干论证无关;A项的“不少酒店”和D项的“一些”的削弱程度不强。故答案选A。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86.【答案】D。解析:社区工作者在与刘某进行沟通时需要运用的技巧有:(1)同感。社区工作者应通过阅读刘某的资料或与其接触,设身处地地感受刘某所面对的困难,增进对刘某的认识和理解;(2)诚恳。要求社区工作者在与刘某沟通时要始终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3)温暖与尊重。要求社区工作者要关心、关注刘某的一切,并能够向刘某传达这种情感,使刘某感觉到被尊重和被关心着;(4)积极主动。社区工作者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对刘某的关心,希望他尽快融入社会,更好地生活下去。
87.【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A、B、D三项属于刘某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刘某却不属于弱势群体,所以他不能享受到作为弱势群体应得的特殊照顾,故这不应是其当前面临的问题。本题答案选C。
88.【答案】A。解析:作为正常的社会人,最基本、最首要的需要就是获得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在满足了这一需要后,才是教育、就业、再社会化的需要。因此本题选A。
89.【答案】C。解析:鉴于刘某的敏感性,对其进行批评和说教,显然方法不当,排除A、D。对其放任自流,更加不是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态度,排除。因此本题选C。
90.【答案】C。解析:社区工作者对刘某的帮助体现了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的工作。材料本身就体现了社区矫正的内容。通观材料,没有涉及社区卫生的内容。因此本题选C。
91.【答案】C。解析:上述四项虽然都是社区承担的基本职责,但只有①③两项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所以正确答案为C。
92.【答案】A。解析:创建文明、文化社区,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意义;社区创建法治小区,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推进“依法治市”战略的重要内容;社区建设提出建设“法制小区、文化小区、文明小区、绿色小区”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在履行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都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基层政权建设材料并没有体现,所以可以排除⑤。正确答案为A。
93.【答案】D。解析:首先要做的工作时争取普法宣传者,根据这些普法志愿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知识水平等安排相应的任务,接着由这些普法志愿者以及其他社区工作者共同组成宣传小组,再由宣传小组商定宣传主题,确定宣传主题之后,再安排小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查阅搜集后资料后,安排相应人员通过制作画报、展板、小册子等方式进行此次普法宣传,最后还要对这次普法宣传的结果进行民意调查。所以正确答案为D。
94.【答案】C。解析:社区工作者可以为这类居民申请福利,也可以派志愿者去照顾孤寡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但是要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则选择为他们提供福利服务。
95.【答案】B。解析:社区建设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开展面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生活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开展本社区经常性和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等;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所以正确答案为B。
96.【答案】B。解析:针对小安自身的精神疾病状况,A项显然不恰当。C项的做法只会加剧社区居民对小安的反感,排除。D项的做法完全没有尽到社区工作者的义务,排除。B项从小安与社区居民两方同时入手,采用缓和有效的措施,最为恰当、有效。
97.【答案】D。解析:社区照顾目标分为终极目标、过程目标、具体目标。社区照顾的具体目标分为四点:(1)协助需要照顾人士融入社区。(2)培养需要照顾人士的参与意识。(3)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4)政府与社区建立伙伴关系。由此可知,社区工作者的做法属于D项。
98.【答案】D。解析:社区工作者提供的社区照顾,主要目的是“以人为本”,尽量让被照顾人士过上正常人的生活。A、B、C三项都不是主要目的。
99.【答案】A。解析:小安有精神疾病,属于精神残疾,社区工作者对小安所做的工作属于为残疾人提供的社区服务。
100.【答案】A。解析:B项不是站在社区工作者的角度。C、D两项不是本案例主要说明的,排除。故选A。
页:
1
[2]